植物竟有一套“智能门禁”,识别友军阻挡敌人两不误



豆科植物既能“热情招待”根瘤菌来获取氮肥,也能坚决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是什么让它能如此“有礼有节”地对待不同微生物?这个谜团的关键部分被上海科学家解开。昨天深夜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可谓高效环保——植物为根瘤菌提供住所(根瘤器官)和食物(光合产物),而根瘤菌则发挥“固氮工厂”的作用,将空气中植物无法直接利用的氮气转化为可吸收的铵态氮。要是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也能像豆科植物一样固氮,将可大大减少化学氮肥的施用,对可持续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分子密码
经过多年研究,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员团队发现,植物进化出巧妙的感知系统,可精准区分共生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而且体内还存在一套特异的免疫抑制系统,能在共生菌侵染植物细胞时,精准调控免疫反应强度,既避免免疫反应过强阻碍了共生过程,又确保不会被病原微生物蒙混进植物体内兴风作浪。
此次他们发现,豆科植物具有一套巧妙的“信号识别系统”,能够精准辨别根瘤菌。根瘤菌靠近植物时,会分泌一种信号分子“结瘤因子”。植物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MtNFP和MtLYK3能够识别这一信号,其中只有MtLYK3具备“激活开关”的功能。
那么,信号如何在植物细胞内传递?研究团队发现,细胞质内的类受体激酶蛋白MtLICK1/2扮演了关键角色。它能与MtLYK3“握手”,并通过相互磷酸化激活共生信号通路,最终促使植物形成根瘤器官,允许根瘤菌进入植物细胞共生固氮。
智能门禁
更令人惊叹的是,MtLICK1/2不仅帮助植物“开门迎客”,与根瘤菌建立共生,还能帮助植物“关门御敌”,调节免疫反应。这种调控模式就像植物的智能门禁系统——既能识别友军,又能阻挡敌人。
在根瘤菌侵染初期,MtLICK1/2会迅速抑制免疫反应,避免植物免疫系统“误伤”根瘤菌。待共生关系建立后,它又能精准把控植物的免疫稳态,有效抵御病原菌的侵染。
该项研究不仅解答了豆科植物如何与根瘤菌“友好相处”而又不失“御敌”警惕的科学问题,还为农业绿色发展带来了新希望。如果科学家能在小麦、水稻等主要作物中“安装”类似的共生系统,未来或许能让粮食作物也实现氮肥的“自给自足”,大幅减少化肥使用,推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
临汾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多学科精准护航健康体重 【来源:临汾新闻网】临汾新闻网讯 “来,我们先看看最近的成果。”“各项指标都有改善,继续加油!”7月10日,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内,医护人员正有条不紊地为复查患者测量分析各项身体数据,仔细询问饮食、运动和作息情况,对个体化的减重方案做出相应调整。令人惊喜的是,科学管理带来的不仅是数字变化,更是生活
实时讯息 07-15
-
三天售股入账10亿,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精准高位套现 来源:一波说传承有道英伟达(NVIDIA)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近期进行了一次备受市场关注的股票出售操作,其精准的时机选择令人瞩目。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的文件显示,黄仁勋在6月27日至7月1日(共三个交易日)内,出售了价值约3520万美元(约合10.22亿台币)的英伟达股票。此
实时讯息 07-07
-
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 原标题:低温下精准控制量子比特的芯片问世由悉尼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的低温量子控制平台。图片来源: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量子计算机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实用化,关键在于如何稳定、精准地控制海量量子比特。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与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这一方向取得重要突破。他们开发出一种低温下实现精准控制的芯片,有望
实时讯息 06-30
-
巨头疯狂押注!微生物发酵是生物药行业下一座金矿 文|氨基观察当生物制药行业内接连诞生出“ADC(抗体偶联药物)”、“GLP-1减肥药”、“细胞免疫治疗”等大热赛道时,微生物发酵这一在传统认知中被视为“老工具”的技术也正在经历革命性蜕变。6月9日,维昇药业核心产品——新型长效生长激素隆培促生长素,商业化批次的技术转移项目正式落地药明生物成都微生物商
实时讯息 06-17
-
中国经济面面观|稳就业·保民生:政策、平台与企业如何联动? 来源:新华社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今年就业市场呈现哪些新趋势?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还要破解哪些难题?有哪些途径可以开拓、哪些举措应该强化?6月6日,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应届毕业生在校园内留影。新华社发(谢尚国摄)今年以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量
实时讯息 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