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的人生中场:卸下理性盔甲,拥抱感性松弛
在综艺节目中以言辞犀利、逻辑缜密著称的傅首尔,被贴上了“凶女人”“很会吵架”的标签。她的辩论片段被剪辑成短视频广为传播,观众记住的是一个披坚执锐、寸步不让的“战士”。但这世上没有天生无所畏惧的战士,有的只是不得不穿上盔甲在生活中奋力搏击的普通人。在真人秀《无限超越班》里,阅人无数的导师郝蕾一眼看穿了她的壳:“你是不是平时习惯了不想让人看见你的脆弱?”

傅首尔一度被贴上了“凶女人”“很会吵架”的标签。
盔甲是自我保护,又何尝不是沉重的负担。已经“卷”了三十多年的傅首尔来到人生的中场,决定卸下盔甲,直面并接受最真实的自己。此时的她,展露出了和“标签”完全不同的面向:她敏感、自省;人际交往中,她既热情又始终带着几分疏离;她很能带给别人安全感,自己却没什么安全感;她在40岁后学会与焦虑和解,不再追求完美,开始拥抱松弛。
于是,在这趟与傅首尔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争议话题人物在那个最为人知的标签之下,更完整、丰富与鲜活的若干面:一个在童年阁楼里种下演员梦的文艺少女,一个因责任选择理性却从未放弃感性的矛盾体,以及一个终于敢说“结果无所谓”的冒险者。
阁楼种梦,理性铠甲下的感性突围
小时候,傅首尔跟着外婆住在小阁楼上,一到夏天就热得像蒸笼。她还记得夏日的傍晚,表姐和小姨打凉水泼在水泥地上降温,雾气蒸腾,老式吊扇在低矮的屋顶呼呼作响,三人铺上凉席等待《红楼梦》开播。 “你们知道吗,《红楼梦》的元春(饰演者)原来是售货员。”表姐对选角轶事的闲聊,悄悄在她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人生有很多可能性。”然而,现实并未给她太多选择的空间。父母期待稳定生活,家庭条件拮据,她按部就班读书、工作、结婚。即便内心有“野性”,她也始终将生存置于梦想之上。“年轻时不会盲目追梦,先保证不愁吃穿。”
傅首尔内心其实是很感性的。她回忆上高中时,最喜欢的就是下着小雨的午后,自己躺在床上看小说,感受到外面的光线在变暗,与房间里的安静共同凝结成美妙的氛围。只不过成长环境不允许她放纵自己的感性,她从小就训练自己必须理性。“我需要撑住,穿上盔甲、拿上宝剑、骑上快马……快速判断什么样的选择结果对我是最好的,什么样的选择是自己万分想去,但结果不行就不能去的。所以我一直挺矛盾的,没有过特别随心所欲的时候。”

有着强悍执行力的傅首尔,内心其实很感性。
这种理性贯穿了她的前半生——从普通职员到语言类综艺冠军,她以强悍的执行力在既定赛道上竞争。但野性和感性不会因为现实的压制而消亡,童年的种子终究会发芽。40岁后,她突然意识到:“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两件事放在面前,哪件结果好就选哪件。现在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考虑结果。”之前一直理性占上风,做什么都是结果导向,现在到了感性占上风的时候了。于是,她登上真人秀《无限超越班》第三季,不为拿表演奖,甚至也不全是为当导演做准备,只是为了填平遗憾:“小时候想做演员,现在有条件就去试试。”
做辩手需要理性,演戏需要的是感性。但对一个从小训练自己要理性的人来说,理性与感性的切换没有那么轻而易举。傅首尔在《无限超越班》的第一次小考就遇到了问题。曾助她披荆斩棘的理性之矛,反而成了表演上的障碍,她没有能接住导师刘涛情感爆发的戏。导师郝蕾一语道出她表演上的症结,也击碎了她自我保护的盔甲:“你是不是平时习惯了不想让人看见你的脆弱?”而随着节目的进程,她逐渐卸下盔甲、放开自己,现场导演带着惊讶称赞她会演戏了。她也意识到,演员一松弛,戏就有了。
不惑破茧,争议反而造就松弛感
傅首尔从小过目不忘,记忆力极佳,到了40岁以后,她突然发现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记忆力开始衰退。有时候是突然一个人名卡在嘴边讲不出来,有时候可能是看完一大段台词后不能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复述了。这些生活里的细节让她真实地感受到年纪对一个人的影响。“这都不是传统上大家说的年龄焦虑或者容貌焦虑,而是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会担心自己的能力在衰退,担心精力跟不上自己的野心。所以我就在想,真的要拿一点时间出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不能再像以前那么理性。”
对记忆力衰退的担心也促使她重新排序人生价值:“生活比事业更重要。”她近两年来减少了工作,学习插花、书法,甚至尝试吃素。曾经“卷到极致”的她,如今享受“半躺平”状态:“闲着也消耗自己,不如松弛地干点事。”这种转变投射到事业上,便是感性地大胆尝试新领域:做演员、写剧本、做导演、筹备脱口秀专场。她对结果不再执着:“做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有机会尝试就是幸福。”在《无限超越班》片场,她为了呈现好的角色状态努力减肥,凌晨收工仍觉得“能量高涨”,因为创作的快乐,也因为学到了新东西——这种纯粹的投入感,正是她卸下盔甲后的自由。

傅首尔在真人秀《无限超越班》第三季中的剧照。
成为公众人物后,傅首尔经历过铺天盖地的争议,即便近两年处于半休息状态也未能避免。敏感如她,自然也曾会陷入自省和自我怀疑。迈入人生的中场,她学会了抽离,意识到带来伤害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自己对它的解读。“你说我是不是强势的人?像我这样从小就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的人,如果没有一点强势、没有一点魄力,很多事情是干不下来的。性格是一把双刃剑,放在这块看,它是成就你的;放在那块看,可能就是不招人喜欢的了。网络上的人躲在键盘后发泄,未必针对你。我觉得不应该去否定一路走来的自己。要求完美是人生至苦,我现在对自己挺满意了。”
不止一位傅首尔的合作者提到,她这两年没有以前那么紧绷了,开始呈现出一种宜人的松弛感。傅首尔自己对此的解读很妙,带着一种抽离的幽默意味。她总结自己的“松弛感”是在有争议后出现的,因为人被骂了就会通透。“人不能被架上去。大家都觉得你多么好,你就被架上去了。一旦被架上去,往下看到悬崖,很害怕掉下去,觉得自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犯错,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整个人会绷得特别紧。当现实给你往下这么一摔,踏踏实实躺树杈上,上不去,下不来,自然就松弛了。”
悖论共生,安全感的重构与自洽
镜头前,傅首尔的语言像一把锋利的刀,让人看清真相;也像一面盾,为需要庇护的人挡住流言。人们很容易习惯性地将她视为“安全感供给者”——无论是节目中替观众说出心声的“嘴替”、工作出问题后大家依赖的目光投向的所在、还是生活中朋友倾诉心事的首选对象。然而,这种被外界赋予的“安全感”标签,恰恰与她内心的真实状态形成鲜明对照:“我这个人其实没什么安全感,都是拼出来的,很累。”她坦言,“你既不社交,又不想点头哈腰,还不强势,凭什么能成?那就得靠自己硬扛。”
生活中,她经常遇到被同龄人甚至比她大的人喊“首尔姐”,主动找她倾诉工作和内心的困惑,希望得到指点。可当她自己没有安全感时,却不会找人倾诉。一方面她不想给人添麻烦,另一方面也因为从小到大都习惯了独自消化负面情绪。“我没什么倾诉欲,我觉得跟别人说有什么用?现在谁都有负面情绪,跟朋友倾诉太多负面情绪,会让友谊破裂的。我觉得自己还可以扛,也习惯了自己扛。”
能为他人提供安全感的人本身却没什么安全感,这样的悖论贯穿了傅首尔的生命轨迹。但40岁后,她开始有意识地拆解安全感的结构。不再执着于“成为更完美的自己”,转而探索那些曾被理性压抑的感性领域:学表演、当演员、写剧本、尝试做导演。在《无限超越班》片场,她第一次体会到“将情绪交付给角色”的治愈感:“演崩溃戏时,好像把积压的负面情绪都释放给了虚构的人物。”这种体验让她发现,安全感未必来自绝对掌控,有时恰恰诞生于适度的失控。
40岁后的傅首尔不再执着于“成为更完美的自己”,转而探索那些曾被理性压抑的感性领域:学表演、当演员、写剧本、尝试做导演。
比起向朋友寻求安全感,傅首尔更愿意到书中找解法。《当下的力量》《我可能错了》等心理学书籍占据了她书架的醒目位置,日本的吉泽奶奶(吉泽久子)清淡如茶的散文《与独处相安,与万事言和》也是她近期的心头好。谈兴上来,她甚至打开电子书念了一段:“每天早上8:30左右我便悠悠醒来,夏天醒得比较早,我会打开卧室的窗户通风,然后再回到床上补个回笼觉,心情好极了,感觉真的好幸福……”声音和缓温柔,让人想起了那个下雨天躲在房间里看小说的高中女生。这样的傅首尔,不强势,但很真实。
在采访尾声,傅首尔特意说了一段话:“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是普通大众生活的一个缩影。大家看到的我有可能是可爱的,有可能是激励的,也有可能是讨厌的,这都是我。我接受大家对我的印象,但人生是我自己的。我余生的目标就是喜欢自己,欣赏自己、做喜欢的事,已经很好了。”
当盔甲落地的那一刻,真正的自由才刚刚开始。
新京报记者 张坤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张彦君
相关推荐
-
东湖评论:对无薪试岗说不,还职场清朗 据报道,一些企业在招聘时,会设置3-10天的试岗期。临近试岗期结束,便以“经验不足”“人岗不匹配”等理由辞退劳动者,并拒绝支付试岗期工资。劳动者被“白用”后,想要通过投诉、劳动仲裁等途径讨薪,由于未签订劳动合同,证明劳动关系又会成为难题。在当下这个火热的求职季,是放弃机会,还是极有可能被“白用”?这
实时讯息 08-27
-
守住你的注意力 | 新黄河AI晚读 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时代,注意力涣散成了一种社会病症。当我们审视自己的工作时会发现:自己能够专注思考的时间正在越变越短,自己能够全神贯注的时刻正在越变越少。守住注意力,已然是这个时代最高级的自律。现在的许多人,就像一只永远猎捕不到羚羊的猎豹。层出不穷的信息源,瓦解着注意力,以至于做事时只能浅尝辄止。真
实时讯息 08-23
-
攀岩墙+体适能+足球场,在这里跟孩子玩到嗨! 每一次挥拍都是酣畅淋漓的释放,每一次出拳都是突破自我的畅快。这里是大口LIVE,藏着N+1个让你热血沸腾的宝藏场馆!Ready?第一站,冲!场地有700余平方米,是专为萌娃们打造的“体能冒险岛”。在艾加少儿体适能中心,平衡木、跳箱、吊环等设施一应俱全,跑酷训练玩出趣味新花样。孩子们在追跑跳跃间,速度
实时讯息 08-22
-
“大专男生开面馆陪女友读研”,有网友质疑“是剧本”,当事人最新回应 近日,大专男生为陪女友读研离乡创业开面馆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幸福的视频画面下,有人祝福,也有人对事情真实性表示质疑。8月20日,有媒体记者就此联系到了当事男生小张及其女友小杨。小杨称,他们的故事都是真实的,“网上的负面评价确实有很多,我们能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对情侣表示:“感情不是投资,遇到对
实时讯息 08-22
-
长春青少年乐享体育公益夏令营活动 今年暑假,由长春市体育局主办、长春体育中心承办的2025年青少年夏令营体育公益培训活动如期举行。网球、轮滑、篮球、青少年体能训练、足球、匹克球等多项体育培训在长春体育中心全面展开,为青少年提供了免费、专业的暑期运动好去处。在长春体育中心的各个训练场上,孩子们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各项体育技能。
实时讯息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