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商家“注水套路”,莫让奶茶变冰茶

□黄佳琪(山西大学)
近日,喜茶新品“牦牛乳恰安莫”因冰块过量问题遭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吐槽。多名网友实测发现,标价23元/杯的奶茶,冰块占比高达30%以上,即便选择“少少冰”,杯内仍被塞入大量冰块,融化后饮品量不足杯体三分之二,被调侃“三分之一的钱买了空气和冰”。(4月3日 九派新闻)
加冰本为提升饮品口感,满足多元化需求。但当“默认加冰”演变为消费者需刻意备注“只要4块冰”时,其本质已是商家对消费者选择权的漠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享有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餐饮经营者理应提供“多冰/正常冰/少冰/去冰”的标准化选项,或采用“冰饮分离”方式,将选择权真正交还消费者。然而现实中,即便额外备注也难获兑现的情况屡见不鲜。
值得关注的是,奶茶的性价比问题尤为突出。23元的单价已接近半箱牛奶的价格,而后者的营养价值和实用范围显然更具优势。当高价奶茶遭遇“注水”质疑时,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自然加剧。商家应当认识到:真正的竞争力在于产品价值,而非冰块体积。
面对这一乱象,笔者认为,商家首先需要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提供饮品时,应该明确告知消费者饮品的成分、加冰量等信息,并提供多样化的加冰选项,让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进行选择。商家应该意识到,尊重消费者的权益,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于那些擅自决定饮品加冰量、忽视消费者需求的商家,应该依法予以处罚,以儆效尤。监管部门应该积极履行职责,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消费者自身也需要提高维权意识。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要勇于站出来说“不”,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曝光,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一问题,形成社会监督的力量。
综上,奶茶的本质应是品质享受,而非商家"注水套路"的载体。唯有商家尊重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才能构建公开透明的消费环境,从而让消费者真正享受"一杯好茶"的纯粹体验。
相关推荐
-
新业态菜市场释放消费新活力 “小市场”连着“大民生”。去年末,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提出,支持菜市场标准化改造,丰富便民服务等多种业态,提升设施环境,扩大净菜销售。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加强服务供给能力建设,
实时讯息 07-28
-
全球“最早早产儿”迎来1岁生日:孕五个月就出生,体重仅285克 据报道,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的“最早”早产儿纳什于本月5日迎来了自己的一岁生日。据介绍,纳什的母亲莫莉·基恩于孕21周整时生下了纳什。吉尼斯世界纪录官网称,按照足月生产的280天来算,纳什的出生时间较预产期提前了133天。在此之前,世界上“最早”的早产儿是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柯蒂斯·齐-基
实时讯息 07-27
-
预包装食品“智慧选择”标识出炉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孔文燮)7月25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日前,中国营养学会推出了预包装食品“智慧选择”标识,根据采标公告,达能旗下脉动获得“智慧选择”认证。此次修订的《预包装食品“智慧选择”标识规范》,由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等权威专业机构共同
实时讯息 07-25
-
双汇加快推进餐饮业务布局,新业务贡献新增量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通讯员 付冰清】只需要简单加热,一盘香喷喷的蒜香排骨即可上桌,既节省了烹饪时间,又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近年来双汇推出的菜肴类和调理类新品,成为很多家庭餐桌上的新宠。在消费升级与餐饮工业化浪潮下,双汇围绕“一碗饭、一顿饭、一桌菜”加快产品结构转型,通过专业化运作、全产业链资
实时讯息 07-24
-
俄罗斯商品馆去年爆火,今年就凉了 文|新品略财经去年遍地开花、生意爆火的俄罗斯商品馆,现在失宠了, 正在上演大促销和关店潮,俄罗斯商品馆生意凉了。01俄罗斯商品馆去年爆火,今年就凉了近两年的商业零售大生态中,出现了不少热门新赛道,除了爆火的零售贩卖店外,俄罗斯商品馆是其中之一。这些俄罗斯商品馆都以蓝底白字的招牌,人们只要一看到就知道
实时讯息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