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徒步108里,感受一座“英雄城”
来源:新华社


清明节前,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1600多名师生凌晨5点从学校出发,徒步前往位于彭阳县的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长眠在那里的391名烈士,全程往返共108里。
徒步百里祭英烈,至今已有三十年。凌晨3:50,我们出发前往学校和途经地,进行采访和直播的准备。进入校园,学生匆匆赶往教室,部分班级已传出动员的口号声,热烈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

4月3日凌晨5点左右,参加徒步祭英烈活动的弘文中学学生从学校出发。

4月3日凌晨5点左右,家长们手持横幅,为参加徒步祭英烈活动的学生们加油。
徒步队伍走出校门,我的耳中传来许多呐喊声,“相信你一定行”“等你们回来”……此刻还不到凌晨5点,回头望去,早已等候在道路两侧的家长手持横幅为孩子们加油。
夜色如漆,路灯寂静。这座山城还未从睡梦中醒来,徒步的师生队伍已行进在道路上,逐渐远离城区。

4月3日凌晨,参加徒步祭英烈活动的师生从固原市城区出发,前往位于彭阳县的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无人机照片)。
清晨6点多,天色渐亮,山间涌动的晨风带着寒意,吹红了少年的耳朵和脸颊。山路蜿蜒曲折,尘土飞扬、砂石遍地,我们与学生一起翻山越岭,他们唱着红歌、互相搀扶的画面,定格在我的镜头中。由于采访任务在身,很遗憾我未能与学生们走完全程。

4月3日,参加徒步祭英烈活动的师生们翻越黄峁山。

4月3日,固原二中学生在徒步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的路上相互搀扶。
抵达陵园时,还有1000多名从其他市(区、县)赶来的学生、社会人士与固原两所中学的师生一同参加祭奠仪式。烈士墓碑前站满了学生的身影,他们手持菊花,掏出自带的白布或纸巾,轻轻擦去墓碑上的积尘。牺牲的烈士中,年纪最小的不过十四五岁,与徒步而来的孩子年纪相仿——这场祭奠,更像少年们跨越时空的对话。
1995年,6个班372名学生开启首次百里徒步。30年来,这场少年的徒步壮举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过去,陵园位置偏远,来的人不多。随着学生徒步活动影响力扩大和社会缅怀英烈的氛围日益浓厚,近些年,每年至少有五万人前来祭扫。

4月3日,参加徒步祭英烈活动的师生抵达位于彭阳县的任山河烈士陵园。

4月3日,抵达任山河烈士陵园的学生们手持白菊原地休整。

4月3日,在任山河烈士陵园,固原二中学生向烈士墓碑献花。

4月3日,在任山河烈士陵园,学生代表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无人机照片)。
六盘山脚下的固原市是革命老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就诞生于此。学生徒步百里祭英烈,不仅是一次身体和意志的磨炼,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30年来,已有3万多名少年走过这条“英雄路”。
“去的时候靠体力,返程真是靠意志力。”
返程途中,少年们咬牙坚持,这是他们人生中一次重大洗礼。

4月3日,参加徒步祭英烈活动的师生在翻越黄峁山(无人机照片)。

4月3日,参加徒步祭英烈活动的师生在翻越黄峁山(无人机照片)。
从山路走下来,进入城区,三四公里长的道路两旁站满自发打着横幅、热烈欢迎“小英雄”凯旋的家长和社会人士。上小学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手捧插满糖果的鲜花,在父母陪伴下迎接哥哥姐姐的归来,将来他们也要走上属于自己的百里徒步“英雄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徒步百里祭英烈,将成为这座城市所有人的共同经历和记忆。
烟花在夜空绽放,固原一夜间成为“英雄的城市”。少年们徒步百里的身影令人感动,学校30年的坚持难能可贵,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给予少年们无限力量。一座时刻不忘缅怀英雄、礼赞英雄、争相成为英雄的城市,如何能不伟大?为什么一群少年徒步祭英烈会打动这么多人?人们一定从这些孩子们瘦小的身板上看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

4月3日晚上8点左右,学生结束徒步返回校园,家长和市民热情迎接。
夜晚,拖着疲惫身躯回到家中的学生,想必很快就能进入梦乡。团结、坚持、信仰的种子就此生根发芽,英雄的精神在夜空中传向远方。
记者:冯开华
相关推荐
-
(图表·漫画)学有所教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7月22日中国残联主席程凯7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残疾人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残疾学生7.58万人,普通高中在校残疾学生5.98万人。每年有3万多名残疾学生走进大
实时讯息 07-22
-
新华鲜报丨闪光一刻皆永恒!致敬82位见义勇为英模 来源:新华社 他们,是市井巷陌的寻常身影,人海之中的平凡微光;他们,是人民的英雄、社会的榜样。7月21日,在京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10个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含群体)和50个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含群体),共82人获得表彰。闪光一刻皆永恒!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但他们都有一
实时讯息 07-21
-
本科可三年毕业?专家谈完全学分制:推进存在很多挑战,现行的更多是培养拔尖人才 高考志愿填报火热,据闪电新闻报道,大批大学从“学年学分制”开始转向“完全学分制”,引起热议。有人认为这样有助于学生自由安排学习进程,为有能力的学生节省时间;也有人担忧如果全面实行“完全学分制”会损害教育公平,社会和用人单位也可能认为3年毕业的学生更优秀,从而歧视4年毕业的学生。“完全学分制”并非新概
实时讯息 07-06
-
西安网评:哈尔滨高校到底装不装空调 别让学生用身体投票 6月27日,#哈尔滨高温高校学生回应在楼道睡觉#冲上热搜,评论区吵翻了天,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娇气,我们当年没空调不也过来了;也有人反问,都2025年了,难道还要用吃苦当遮羞布? 这场争论压根不该是“该不该吃苦”的道德判断题,而是明明白白的管理必答题。东北的夏天确实比南方短,但这两年动辄35℃以上
实时讯息 06-28
-
12345热线 | 海阳:占用消防通道不听劝阻将处罚 水母网讯(YMG全媒体记者 盖鹏)“您好,我是倪永妮,很高兴接听您的来电,请问有什么事可以帮您?”6月12日下午,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倪永妮带领海阳市住建局、教体局、市场监管局、卫健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接听12345热线,倾听民意诉求,回应群众关切,现场答复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14:32,
实时讯息 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