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娄底首届文化艺术季:一座城市深厚文脉的精彩绽放
盛夏未央,万物并秀。湘中明珠娄底,首届文化艺术季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次第登场,与热烈奔放的盛夏时节一起激情燃烧,与流光溢彩的美好夜晚一起拔节生长。依次铺展开的,不仅仅是一次次视觉与心灵的文化艺术之旅,更是对湘中大地数千年文脉的深情回望,引领市民去触摸传承至今、生生不息的文化脉搏。
青春娄底,文脉源远流长。娄底既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上古时期,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的蚩尤,带领部落在这里授农耕、兴稻作、制五兵、创百艺、理教化,创造了远古蚩尤文化。在蚩尤文化基础上,传承发展出神秘独特的梅山文化,成为独属于湘中大地的文化瑰宝,其血性、蛮悍、忠义、勇武、坚韧、进取等鲜明特性,是世代梅山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进而成为近现代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融汇成湖湘文化的血脉精魂。蚩尤文化、梅山文化、湖湘文化、耕读文化等优秀地域文化,在湘中大地上一脉相承、交相辉映,构成了青春娄底最坚实的文化底蕴,赋予了青春娄底最深厚的文化自信。
青春娄底,自古人文璀璨。独特的地域文化,既孕育出蜀国名相蒋琬、湖湘文化集大成者曾国藩、湘学复兴导师邓显鹤、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蔡和森、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国画大师王憨山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也滋养出梅山傩戏、梅山武术、新化山歌、珠梅抬故事、涟源湘剧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了紫鹊界梯田、蚩尤屋场、蚩尤谷和春姬峡等历史文化遗迹。这些优秀人物的身上,都闪耀着娄底地域文化的独特光芒和优秀品格,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这些文化遗产遗迹,都保留了古朴神秘的原生态文化特征,重现了湘中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是我们探寻湖湘大地文明发展演进的“活化石”,更是我们推进文艺创新创造发展的重要源泉。
青春娄底,文化建设成就显著。近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梅山傩戏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非遗,紫鹊界梯田获世界灌溉工程和农业文化“双遗产”,“书画现象”影响力持续扩大,历史廉政湘剧《烧车御史》荣获田汉大奖,《鸡缘巧合》入选全国首届小戏小品展,《油溪情歌》《千里寻党》等戏剧佳作频获田汉新剧目奖,同时积极推进“悦美娄底”文化空间创建,大力开展各类文艺惠民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高雅的文化艺术逐渐变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可享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脉需要赓续,弦歌需要不辍。首届娄底文化艺术季,就是青春娄底对深厚文脉的致敬、追寻与传承,是青春娄底展示文化自信、文化新貌的宣言与行动。让我们在这个盛夏,一起欣赏这场文化盛宴的无穷魅力,一起感受这座城市积淀数千年的精彩绽放!(半江雪)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相关推荐
-
“夜游船政”推出闽剧表演 水镜广场音乐喷泉成网红地标 闽剧演员与游客互动。近日,中国船政文化园区迎来了一场闽剧盛宴,福州市马尾区海峡闽剧团的演员们献上了闽剧夜场表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这是“夜游船政”新推出的文旅体验项目。“百年船政与非遗闽剧的相遇,既是一场历史与非遗的时空对话,也是‘船政夜精彩’的灵魂所在。”福建船政文化保护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
实时讯息 08-22
-
草原休闲游 天天那达慕丨科右前旗首届北疆少年文学那达慕启幕 8月9日,以“文书北疆 笔会草原”为主题的2025年科右前旗首届北疆少年文学那达慕在乌兰毛都苏木火热开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校园文学领域专家与中小学文学社师生共200余人齐聚草原,通过诵读、采风、讲座等形式,共赴一场文化盛宴。 清晨,草原的风裹挟着墨香,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为征文大赛获奖
实时讯息 08-12
-
火爆!山西非遗消费市集燃爆大同古城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陈智宇)连日来,2025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活动现场游客摩肩接踵,成为大同古城最具人气的文化打卡地。这场以“晋享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文化盛宴,自7月30日晚在大同古城柴市角正式启动后,便迎来“爆火”场景。(资料图)作为山西非遗的集中展示窗口,本次市集汇聚山西省11市百余家
实时讯息 08-12
-
辽宁以“残健融合”为主线 推动残疾人文体旅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沈阳8月9日电 (记者 韩宏)记者9日从辽宁省残联获悉,辽宁将残疾人文化建设深度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残健融合”为主线,通过搭建多元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深化产业融合,全面推动残疾人文创事业高质量发展。文化服务“零距离”惠及残疾群体辽宁持续深化“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文化活动品牌,会同辽宁省
实时讯息 08-09
-
当老厂房成为“新网红” 工业遗产焕新成为文旅“破圈”密码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随着一批老厂区改造项目的陆续落成,曾经废弃的矿山变成了人人向往的打卡地,曾经轰鸣的车间变身沉浸式博物馆,废弃的仓库蜕变为“精神粮仓”,这跨越了时空工业遗产的“重生计划”,让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厂房重新脉动了起来。江西上饶望仙乡的望仙谷曾经是个废弃矿山,当地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文旅”
实时讯息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