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的“龙头扶手”出自她手,如今出书传承海派青铜器修复技艺


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文博类纪录片的热播,公众对青铜器的兴趣日益浓厚,青铜器修复技艺也得到关注。
有关青铜器研究的理论著作不少,但实操类的鲜见。《海派青铜器修复技艺》一书近日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通过50多个实际案例,向读者揭秘去锈、整形、拼接、补缺、做色做旧等核心修复技艺,满满干货。作者钱青是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从事青铜器修复工作已逾三十年。作为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之一,钱青将自己的技艺心得和理论研究著于书中,公之于众,对于非遗技艺的传承,她有自己的思考。
向读者科普文物修复实操方法
青铜器修复,既是一项传统技艺的“绝活”,还是一项科技含金量很高的“绝学”,不仅要求修复师具备高超的手工技能,更需要深厚的历史学、考古学、化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知识。
《海派青铜器修复技艺》一书得到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文物修复过程。书中涉及的50多个实际案例都是钱青参与的项目,来自她三十几年的工作总结。算起来,她参与修复的文物已有几百件,上博馆藏青铜器几乎都曾过其手。
这本书面向普通读者,叙述语言尽量通俗,但表述科学严谨,操作步骤、所需材料等介绍得巨细靡遗,就差附上具体克数,“我们也担心真的有人拿去做赝品”。她介绍,如今不少年轻人喜欢做手办,在作色、模具制作等方面与文物修复技法接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书中案例。

钱青和她制作的“龙头扶手”
上博的青铜器修复之所以得到同行和收藏界人士的赞誉,其强项是完美的复原,通俗的理解就是“修旧如旧”。上博的青铜器修复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宫的修复师,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独特的“海派”风格。这一技艺已经传承四代,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从创始人王荣达开始,师徒几代各有擅长,让这门技艺叠加生长。“王荣达先生擅长化学作色;师父曾在上海标准模具厂工作,擅长石膏翻模;我学美术雕塑出身,对色材质敏感擅长手工作色,又把雕塑的翻模技艺融入进去,通过研究筛选材料,改良了青铜器的翻模的方法,使之前的石膏翻模更便捷。”钱青认为,海派青铜器修复技法上与各地同宗同源,但更具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特点,“我们通过一代代传承,把不同时代的好东西拿进来,为我们所用,让文物修复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精准地还原文物本来面貌。”

钱青在修复三星堆文物
钱青1993年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院雕塑雕刻专业,同年进入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研究室,师从上博文物修复师黄仁生,潜心学习青铜文物修复与复制技艺。入馆不久,她就赶上人民广场馆的筹备、建设工作。当时担任总设计师和馆长的马承源确立了以青铜元素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不仅是外观,也渗透到内部装饰中。如今大众熟悉的龙头装饰的楼梯扶手就是在马承源口述基础上,由钱青设计并制作的,成为整个大厅的点睛之笔。除了龙头扶手,场馆门口的“八大神兽”之一,也是她先利用修复技艺复制了一件南朝石狮,再由雕塑家陈古魁做成大样交给石匠打制。

《海派青铜器修复技艺》
“我出书不为评职称,花这么多精力,是想对得起自己的工作,能留下点东西。”2019年钱青就曾呼吁加强博物馆修复人才梯队建设。在她看来,开展青铜器修复技艺的研究,不仅关乎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一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青铜器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修文物,难的是培养审美
前不久,钱青代表上博参加上海市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将赴四川参加全国大赛再展“绝学”。来参赛的有不少年轻人,有些还是大学在读。正如评委所言,老法师参赛,有行业示范作用。
如今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学校都开设了文物修复专业,随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复兴,不少年轻人乐意从事这一冷门绝学。“文物修复好了很有成就感。”对于人才培养,她也有担忧。“通常大一、大二要上文化课,真正接触修复实操就一年,很多孩子理论知识很好,但缺少实践经验,也没有接触文物的机会。”

钱青与师父一起做培训
在修复中,钱青会使用3D打印辅助建模,但仍然坚持画手稿,在她看来,这种“笨功夫”是做完美修复所必需的。如今电脑建模快捷,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画手稿,这是她所担心的。“当下通过AI眼镜,可以看到文物的虚拟还原效果,但对具体操作没有实际意义。未来我们也想做相关课题,用AI技术让纹饰呈现得更清楚,但在实际修复中,最好还是用传统的修复方式。要做到精细,传统不可替代的地方有很多。”
年过五十后,钱青发现自己开始老花,戴着眼镜做修复,让她有些力不从心。“修东西对眼睛的要求很高,一个文物修复师需要十年左右才能成熟,黄金时段大概只有二十几年,需要有年轻力量补上。”除了整理著作,她也开始培养接班人。
《海派青铜器修复技艺》由钱青和龚品豪合作完成,他们既是母子,也是师徒。龚品豪出生于2003年,从小就对文物感兴趣。上博东馆筹建期间,他利用暑假在博物馆参与文物清洗和修复的实习。这次任务繁重的暑期实习经历,让龚品豪决心走上文物修复之路。

钱青给龚品豪讲解青铜纹饰特点及规律

龚品豪雕刻青铜纹饰
“文物修复技艺最好从小培养,最难的是审美。”她还记得自己1998年修复战国鎏金鹿形镇时,通过喷绘法仔细修补螺壳破损,被古人的审美深深震撼。“中国文物之美背后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需要从小耳濡目染去感受和理解。”
最近,钱青把更多精力放在青少年文物修复知识科普上,她和女儿一起看了热门电影《哪吒2》,发现里面的结界兽来自青铜器造型,便思考如何把电影元素放进青少年课程。她还在学着做小红书账号,寻找年轻人的兴趣点和表达方式。《海派青铜器修复技艺》一书将亮相今年上海书展,钱青也将开展相关推广活动,让更多人关注青铜器之美,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原标题:《上博的“龙头扶手”出自她手,如今出书传承海派青铜器修复技艺》
栏目主编:施晨露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钟菡
相关推荐
-
【教育系统先进典型】胡玉芹:以数理之光 照亮教育之路 【来源:怀远发布】在怀远一中的教学课堂上,有这样一位深耕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她始终以匠心坚守教育初心,以创新破解教学难题,用数理知识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她就是胡玉芹——一位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工作者使命与担当的人民教师。“导数里藏着经济曲线,概率能解释明天会不会下雨……”在怀远一中高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
实时讯息 09-09
-
刚刚,上海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上海中心气象台2025年09月01日13时08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半夜以前,中心城区、闵行、浦东等地区将出现一小时雨量35毫米以上的短时强降水,请注意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市积涝,并做好低洼、易受淹地区排水防涝工作。市防汛指挥部决定同步启动中心城区、闵行、浦东等地区防汛防台Ⅳ级响应行动。
实时讯息 09-01
-
78年前珍贵影像!上海法庭第一次枪决侵华日寇,万人围观 1947年6月17日,有“常熟之狼”之称的前驻常熟日本宪兵队队长米村春喜,以及有“江阴之虎”之称的前驻江阴日本宪兵队军曹下田次郎被枪决。这是中国政府在战后第一次枪决战犯,专门录制了新闻纪录片《狼虎伏诛》。通过这段珍贵的影像,可以看到,包括上海审判在内的战后审判,对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
实时讯息 08-31
-
“花生上树”,不只是笑话 近日,某商家因一张宣传海报,引发网友争议。有网友发现其电商平台商品详情页中,一款“四粒红花生”产品的宣传海报展示了违背科学常识的画面。花生作为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果实通常埋藏在土壤中发育成熟。而该海报却将花生果实描绘为悬挂枝头,与花生“落花生”的生物学特性相悖。对此,品牌回应称,由于公司在工作
实时讯息 08-30
-
东湖评论:对无薪试岗说不,还职场清朗 据报道,一些企业在招聘时,会设置3-10天的试岗期。临近试岗期结束,便以“经验不足”“人岗不匹配”等理由辞退劳动者,并拒绝支付试岗期工资。劳动者被“白用”后,想要通过投诉、劳动仲裁等途径讨薪,由于未签订劳动合同,证明劳动关系又会成为难题。在当下这个火热的求职季,是放弃机会,还是极有可能被“白用”?这
实时讯息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