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强降雨下地质灾害风险不断上升 如何拉响“临灾警报”?
5月22日8时许,贵州毕节市大方县果瓦乡庆阳村发生山体滑坡。5月23日凌晨五点多,广西桂林龙胜泗水乡三舍村突遭强降雨引发山洪。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5月23日20时至24日20时,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湖南南部、广东西南部、广西东部和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2024年,中国气象局印发《递进式气象服务导则(试行)》,指导各级气象部门科学高效开展相关工作,鼓励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
强降雨一轮接着一轮,地质灾害风险也在不断上升。如何让风险隐患排查更到位,让短时临近预警更精准?
贵州省大方县山体滑坡,现在有没有初步可以判断出发生滑坡的原因?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副司长 李晓春:自然资源系统主要是对应急救援做好技术支撑,同时吸取这次灾害的教训,深入排查风险隐患,避免类似的灾害再次发生。通过初步的调查,我们判断这次灾害主要是受强降雨影响,再一种顺层的泥质粉砂岩这种岩体山体中,发生了顺层混合,组成山体的岩体是一种层状结构,这种岩体的层面是和坡面基本是同向的,在这里发生滑动。滑坡初步估算的体积大概有240万方,处于一种大型滑坡。在滑坡发生之后,我们发现这个滑坡的后援和滑坡的两侧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块体,会对救援产生一定的风险。同时,泥质粉砂岩这种碎屑状的堆积体,在救援过程中挖动的时候,也会对这个救援产生一定的风险。
因此,目前开展了三项工作:
- 一是编制了监测预警的方案,然后在山体周边布设坡面雷达,采取人工观测和巡查,无人机的观测还有一些监测设备的观测,去向救援人员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尽量避免给搜救人员带来风险。
- 二是组织专家对滑坡灾害进行回溯和解剖,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类型的滑坡,了解这种滑坡如何发生,看看能不能带来什么经验,在以后的防范应对中加强。
- 三是组织了相关区域大范围的隐患排查,特别是对有人的周边,类似的顺层滑坡,进行了大范围的排查,尽可能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这次滑坡发生之前有没有发出过预警和预报的信息?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副司长 李晓春:实际上贵州省在5月份之前已经开展了一轮大面积的排查,在这个之前的历次排查和调查中,这个滑坡还并没有被列为隐患点。隐患点我们认为是有明显变形迹象的,可能近期会发生的坡体,叫隐患点,同时对有一些可能会发生灾害的,有一定风险的坡体,因为风险区,扩大了管控的面积。但是在历史排查中,专家们认为这个坡体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并没有把它作为隐患点,也没有把它作为风险区,它临近的山体倒是被作为了风险区。在灾害发生之后,组织了采用多种遥感手段回溯,也没有发现对这个山体是有明显的变形迹象,所以也没有被列为重点区。
这个山体发生滑动,主要的原因我们还是觉得是在一种极端降雨的条件下产生的,极端降雨实际上之前判断并不是很准确,在21日的日间实际上发布的是黄色预警,相对来说预警等级并不是很高。但是在22日3时至8时,周边相邻的有一些雨量站,最大的雨量已经超过了200毫米,小时最强的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所以这是一种在极端降雨条件下,但是前期相对来说稳定的坡体上发生的一种灾害,防范难度非常大。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但是我们正在组织专家对这个滑坡进行一种回溯,去追溯发生立场,希望从中间找到发生必然的科学规律,为以后的相类似的灾情防范做好准备。
城市如果要去提升自己的短时临灾预警能力的话,还需要做些什么?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红旗:这种预报虽然预见期很短,但是它很好地适应了突然发生的多变的、极端的灾害的天气情况,因为这种灾害往往会造成超出常规认识、超出设防标准,甚至于超出预期的风险,这种预警预报方式它具有很好的指导我们做好防御和应对准备的一个措施。在城市里边,因为涉及很多人,很多部门,所以这种预报一旦发出以后,需要响应效率非常高才行。
短时临近预报现在来说难度大不大?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红旗:大,因为它是短时的预报,所以前期的信息会非常少,并且风险信息采集起来时间也非常短,作出判断也非常短,所以在目前来看,它的技术难度很大的。但是有一点,随着采集的手段不断丰富,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相信这种预报方式的精度会越来越高。
城市和乡村哪个更脆弱,各自应该增强什么方面的应对能力?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红旗:城市和乡村的对比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讨论这个问题。不一样,因为城市人口密度大,但是相对来说它的设防标准要高一点,农村人口相对来说稀疏,或者点多面广的分布,但是它的设防标准相对来说较低,所以说在农村一直非常强调群策群防,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一个模式,要求大家,自我自发的主动去做好自救互救和日常的防护措施。在城市里边要特别强调预案,尤其是要做好极端情况巨灾的,等等隐蔽型灾害的准备,我认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一些规划措施。
责任编辑:巩丽慧
相关推荐
-
新闻1+1丨强降雨下地质灾害风险不断上升 如何拉响“临灾警报”? 5月22日8时许,贵州毕节市大方县果瓦乡庆阳村发生山体滑坡。5月23日凌晨五点多,广西桂林龙胜泗水乡三舍村突遭强降雨引发山洪。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5月23日20时至24日20时,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湖南南部、广东西南部、广西东部和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
实时讯息 05-24
-
自然资源部已启动广西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 5月23日凌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三舍村冷界头三组发生一起山洪泥石流灾害。自然资源部第一时间调度驻守广西专家赴现场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此前,自然资源部先期已启动广西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央视新闻)
实时讯息 05-23
-
针对贵州大方县山体滑坡 自然资源部将地质灾害防御响应提升为Ⅱ级 记者今天(5月22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针对贵州省大方县发生山体滑坡,自然资源部决定于22日13时将地质灾害防御响应等级由Ⅲ级提升为Ⅱ级,并派专家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开展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等工作。同时,协调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立即派出专家工作组前往现场,协助地方做好人员搜救、抢险救援期间技术支撑等工作。中国
实时讯息 05-22
-
全国防灾减灾日|武隆这场滑坡避险入选2024年度全国地灾避险十大典型案例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申晓佳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当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近日,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公布2024年度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重庆武隆“6·28”长田坎滑坡灾害避险案例
实时讯息 05-12
-
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守护人民幸福家园 ——青海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董 洁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正以坚实行动书写守护生命的答卷。这片广袤土地长期面临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安全风险,极端气候与复杂地质叠加成灾的严峻挑战。自2024年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统筹部署,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交出亮眼成绩单——防减救体制机制日
实时讯息 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