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村蝶变文明村

2025-08-10 06:48:00

近日,记者走进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三家店村,绿植郁郁葱葱,主干道整洁有序,村口墙上的村规民约“红黑榜”和展示牌格外醒目。位于北京东六环附近的三家店村,是个典型的“人口倒挂”村——户籍人口不过几百人,流动人口却超过3000人。人口结构复杂、出租房密集、车辆多,一度让这里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村”。如今,三家店村凭着一套“柔性治理”办法,走出一条“小村规”撬动“大治理”的实践路径。今年,三家店村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村里的矛盾纠纷,往往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儿。针对纠纷调解的难易程度、涉及问题的专业程度,我们一般按照‘情—法—情’的流程进行调解。”三家店村党支部书记顾宇航介绍,“情”即乡情人情,调解员从拉家常开始了解矛盾点,再逐步解读政策,增进矛盾涉及方的互相理解。讲情谊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就会进入调解环节,根据矛盾尖锐程度及复杂性,邀请镇司法所、派出所、公益律师等专业人员一同参加,形成调解卷宗。若当事人在调解后仍心存不满,调解室还会给予关心帮助。

2023年6月,三家店村正式成立小顾调解室,由顾宇航牵头,联动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党员共同参与,专门处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基层难题。顾宇航介绍,三家店村构建“警网融合”调解体系,村庄被划分为6个网格片区,每个网格内配置“网格长—警长—警网管理员—网格员”的服务架构。凡有矛盾纠纷,小事由网格员就地调解,大事则通过“警调联动”快速处理,必要时还有法律顾问介入。

调解的背后往往藏着民生问题。针对停车需求,村委会利用拆违腾退土地新建停车场,并划定统一车位。2024年7月,拥有600余个停车位的三家店村停车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群众停车矛盾。2024年,三家店村通过网格摸排、调解室化解等调处矛盾纠纷90件,解决堆物堆料、施工扰民等民生诉求8件,推动办好了排水沟渠改造、破损路面修缮等一系列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以前楼道常年堵着车,出门拐个弯都困难,现在不仅车位规划清楚,谁家有事,网格员一打电话就到。”三家店村村民宋宝山说。

小顾调解室是顺义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在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转变、构建城市文明建设新机制的需求下,顺义区以营造“顺义好风气”破题城市文明风气建设,推动地区风气持续向上向善向好。三家店村以营造“顺义好风气”为工作指引,将“文明村”建设融入村庄发展全过程,构建起“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人人有参与”的文明治理格局。

三家店村“两委”干部张向军在小顾调解室负责司法卷宗整理、调解书制发等工作。有一次,他帮助群众寻找丢失的电动车,通过村庄自有监控连夜查看录像,积极配合警方查证并抓住窃贼,得到群众赞誉。

在张向军等党员干部带动下,三家店村逐步形成了“做好事、传正气”的风尚。“每年参与调解、防汛、清洁等志愿服务的村民越来越多。”网格员胡月说,大家都愿意贡献一份力量。

全国文明村镇的荣誉,是一块牌子,更是一份责任。三家店村用一套“接地气、连民心、见实效”的柔性治理经验,给出了答案:即使是人口结构复杂的“小村”,也能成为治理现代化的“样本村”。顾宇航说,三家店村正在酝酿推出“文明院落”评星机制,将以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镇为契机,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建设和谐、文明、舒适的美好生活。(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