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守护人民幸福家园 ——青海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董 洁
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正以坚实行动书写守护生命的答卷。这片广袤土地长期面临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安全风险,极端气候与复杂地质叠加成灾的严峻挑战。自2024年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统筹部署,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交出亮眼成绩单——防减救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应急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损失逐年下降,同时,清醒直面现存短板,以科学谋划和系统攻坚探索高原防灾的“青海方案”,在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砥砺奋进,筑牢防灾减灾坚实防线
青海以生命至上的信念与灾害较量,交出2024年亮眼答卷: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损房屋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60.47%、95.83%和31.35%,连续38年无重大森林草原火灾。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重建、多起地震与极端灾害的妥善处置,彰显了青海省防灾减灾的攻坚成效。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7次赴省应急指挥中心调度部署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多次到基层调研指导。各级防汛抗旱、抗震救灾(防震减灾)、森林草原防灭火等专项指挥机构聚焦重点时段、重点领域,会同有关地区、部门及时会商研判、调度提醒、部署推进防范应对工作,有力维护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大局。有关工作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和国家有关部委充分肯定。
预防先行,成效显著。青海省统筹推进各类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底数。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投入3.09亿元为基层救援队伍配备1.2万余件救援装备,部署高原型大型和中型无人机救援平台,填补航空救援短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投入12.16亿元,完成8205户群众搬迁任务,并计划未来两年再实施2.1万户搬迁。严格落实“关、停、撤、转、巡”措施,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40万人次,2764人因提前转移避免了伤亡。
基层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青海省在重要节点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五进”活动,广泛普及防灾避险知识和技能。组建9100余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配发卫星电话,实现行政村“一页纸”预案全覆盖,并配备预警设备,提升“叫醒叫应”能力。应急管理视频会议系统延伸至270个乡镇(今年上半年实现全覆盖),370MHZ窄带无线通信网实现县区主城区全覆盖,应急通信更加畅通。
居安思危方能防患未然。站在新的起点上,青海将以“如履薄冰”的警惕直面风险,以“久久为功”的定力深化改革,持续完善“防抗救相结合”的全链条体系,让“铜墙铁壁”更坚固,让高原平安更持久,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
直面挑战,正视防灾减灾严峻形势
尽管青海省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与发展需求下,潜在风险与现实挑战依然严峻。唯有清醒认识当前形势,才能在守护高原安全的征程中未雨绸缪、行稳致远。
从灾害形势看,受全球暖湿化气候影响,青藏高原降水量逐年增多,加之河湟谷地湿陷性黄土分布较广,遇极端强降雨,极易引发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近年来,青海先后发生玛多7.4级地震、门源6.9级地震、大通山洪灾害、互助山体滑坡、积石山6.2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大通山洪灾害和积石山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去年虽然没有发生重大灾害,但局地发生的风雹、洪涝、滑坡等灾害仍然导致69万余人受灾、17人死亡。这表明灾害风险仍然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从基层基础看,青海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任务重、基础弱、底子薄,一些地区地质灾害风险高,部分基础设施设防水平不高,重点工程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这些对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带来了挑战。
青海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容不得丝毫懈怠,唯有以高度的责任感与紧迫感,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才能守护好人民群众幸福家园,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的安全屏障。
破局攻坚,谋划防灾减灾升级路径
面对安全生产风险和自然灾害交织叠加的严峻形势,青海省在2025年及未来将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全面排查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聚焦地震、洪涝、地质、森林草原火灾等重点领域,围绕道路交通、铁路、水库、大坝、城镇燃气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矿山、危化、农村自建房等重点,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治理台账,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隐患及时整改,对短期内难以整改的隐患,制定临时措施和应对预案,防止小隐患演变成大事故。
强化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优化气象、水文、地震、地质等各类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加密灾害高风险区监测站点。推进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气象监测预警工程、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成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优化风险会商机制,严格落实直达基层一线的“叫醒”“叫应”机制,提升多灾种、灾害链监测能力。
优化应急指挥机制,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体系,确保灾害发生后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升消防、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专业应急救援能力,强化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综合保障机制,配齐用好“三断”条件下应急通信设备,在高风险地区前置预置应急救援物资和力量。
统筹推进防灾减灾工程治理,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实施防洪工程、房屋抗震加固等项目规划,谋划“十五五”防灾减灾重大项目。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基层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广泛开展防灾减灾“五进”活动,提高全社会防灾避险能力 。
青海省以坚定的决心、科学的举措和不懈的努力,不断提升应对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尽管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但通过深化防减救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强化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等工作举措,必将为全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更加坚实可靠的安全屏障,守护好这片美丽的高原家园。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推荐
-
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守护人民幸福家园 ——青海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董 洁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正以坚实行动书写守护生命的答卷。这片广袤土地长期面临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安全风险,极端气候与复杂地质叠加成灾的严峻挑战。自2024年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统筹部署,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交出亮眼成绩单——防减救体制机制日
实时讯息 05-12
-
青海省“江源巧姑”大通护工团体标准发布实施 5月10日,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和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护工服务品牌行活动在青海省会议中心举行,《青海省“江源巧姑”大通护工服务总体服务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标志着青海省护工服务行业迈入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新阶段。 据介绍,该标准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
实时讯息 05-11
-
第二届“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开幕式侧记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绿茵作画布 高原起欢歌——第二届“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开幕式侧记开幕式现场。陆广涛 摄 当足球遇上高原,当传统对话现代,当各民族心手相连情相牵,当“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愈加深入人心,大美青海正展示出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在这片高天厚土间,体育可以如此诗意,文化可以如此活力
实时讯息 05-11
-
2025年烟台篮球联赛(YBA)小篮球联赛基层赛开赛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1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通讯员 伊学军)为在赛事中培养顽强拼博,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旨在培养8——12岁少年儿童的篮球兴趣,运动热情,使德智体全面发展。由烟台市体育局主办的,烟台篮球运动协会承办的2025年烟台篮球联赛(YBA)小篮球联赛基层赛今天在莱山区锦函篮球馆举行。
实时讯息 05-10
-
特朗普:对华145%关税势必要下调,会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美股震荡,国际油价、金价齐涨!关税比商品还贵,美企业主很忧心……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8日,特朗普在白宫表示,美国与中国将在本周末就贸易问题展开实质性谈判。并称,目前对华加征的145%关税已无上调空间,未来势必下调。美国总统 特朗普:我们拭目以待,现在的关税已经不可能再高了,因此我们清楚势必要下调。我认为我们会建立非常良好的关系。中国外交部表示,应美方请求,中
实时讯息 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