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针灸绝技“丹阳八卦针”:百年传承守护百姓健康
在金沙县中医医院国医堂诊室里,每天清晨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来自云南、四川、重庆甚至更远地区的患者早早候诊,其中不少人是辗转听闻“丹阳八卦针”的奇效,专程赶来求医……
“丹阳八卦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入金沙县县级名录、2024年入毕节市市级名录、2025年入贵州省省级名录。作为“丹阳八卦针”第五代传承人曾维友医生,幼承庭训,毕业于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余年,家族医学五代传承,自创电磁经络疗法,先后收徒29人。
一根银针解病痛:非遗技艺的临床魅力
曾维友医生手中的银针在晨光中闪烁,正为一位眉头紧锁的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这是他从医十余年来,日复一日守护百姓健康的缩影。
“您最近睡眠如何?疼痛发作时有没有恶心呕吐?”曾维友半蹲着与治疗床上的患者轻声交流,目光专注而温和。眼前的患者是来自重庆的李女士,被顽固性头痛折磨了三年,试过多种治疗方法仍反复发作,“听说这里的针灸不用扎很多针,效果还快,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了。”她的语气里带着焦虑,却也藏着一丝期待。
曾维友仔细触诊患者头部,以百会穴为中心,用手指精准丈量出八个方位的八卦穴位:“左为震、右为兑、前为离、后为坎……”这套传承自宋代全真遇仙派的“丹阳八卦针”,讲究“天人相应”,通过在头部、四肢选取36个核心穴位,以八卦方位对应人体经络,形成独特的全息治疗体系。消毒、进针、捻转,他的手法轻柔如行云流水,银针刺入百会穴旁的“乾位”时,角度与深度分毫不差,患者仅感轻微酸胀,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
“得气了,您现在有没有头顶发热的感觉?”曾维友一边观察患者反应,一边解释:“八卦针不是头痛医头,而是通过调理全身气血,让经络畅通。”留针30分钟,李女士起身活动,惊喜地发现缠绕多日的紧绷感明显减轻:“真没想到几根针就能见效,比吃止痛药还快!”
五代传承守初心:从民间秘术到非遗瑰宝
丹阳八卦针的传奇,要从光绪年间说起。师祖王承谟在《大生集成》中记载的“天星十二穴”针法,经五代人潜心钻研,形成了如今“取穴少、疗效稳、安全高”的特色。曾维友14岁便跟随外祖父彭振辉学习针灸,竹管里的银针、白酒浸泡的消毒棉球,是他对童年最深的记忆:“那时外公走村串户治病,走到哪儿针就扎到哪儿,乡亲们的腰痛、小儿惊风,往往几针就见效。”
与传统针灸不同,丹阳八卦针融合了道家“大小周天”理论,强调“全局调理”。曾维友展示着祖传的《针灸秘要》手稿,泛黄的纸页上,手绘的八卦穴位图与现代解剖学精准对应:“每个穴位都有‘天、地、人’三才深度,比如手部的‘艮位穴’,浅刺调气、中刺活血、深刺通络,全凭手感把控。”这种“口传心授”的技艺,让他在贵州中医药大学求学时便脱颖而出,毕业后放弃城市医院的邀约,回到家乡守护这门“指尖上的非遗”。
2023年,“丹阳八卦针”入选贵州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传统医药类项目的亮点。曾维友介绍,该疗法不仅对颈肩腰腿痛、面瘫等痛症立竿见影,还在妇科调经、小儿厌食、失眠焦虑等领域疗效显著:“去年有位西安的不孕症患者,结合八卦针调理三个月后成功受孕,她送来的锦旗现在还挂在诊室里。”
仁心仁术济四方:让传统医学照进现代生活
在诊室角落的展柜里,陈列着不同年代的针灸器具:从彭振辉用过的铜柄银针,到曾维友改良的一次性无菌针具,见证着疗法的传承与创新。他将祖传的“外气导引术”与现代理疗结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时,银针配合低频电流刺激,能更快恢复肢体功能;针对亚健康人群,开发出“八卦针亚健康调理套餐”,让古老针法走进治未病领域。
“曾医生不仅扎针准,还特别会讲道理。”来自遵义的患者王先生指着墙上的“八卦经络图”说,“他告诉我头痛是因为‘肝阳上亢’,让我配合按揉太冲穴,回家后发作次数真的少了。”这种“治疗+科普”的模式,正是曾维友推广中医的用心之处——他相信,让患者理解病因病机,才能真正发挥传统医学的长效作用。
如今,曾维友的门诊量日均超过50人次,其中外地患者占比达40%。为了不让远道而来的患者失望,他常常加号到下午一点,却始终保持着问诊时的耐心:“记得外公临终前说,‘针下有活人,医者要存敬畏心’。每一根银针都是沉甸甸的信任。”
守正创新传薪火:非遗技艺的时代使命
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曾维友深知肩上的责任。除了日常门诊,他还肩负着整理祖辈医案、带徒传艺的任务。他说:“年轻人觉得这套理论有点‘玄’,我就用CT影像给他们讲解穴位与神经血管的关系,传统智慧和现代医学其实是相通的。”
在他看来,丹阳八卦针的价值不仅在于疗效,更在于其蕴含的“整体观”“天人观”:“现代人压力大、作息乱,很多病都是‘经络堵了、阴阳失衡’。老祖宗的智慧,恰恰能解决这些‘现代病’。”他计划将祖传的《大生集成》白话译介,结合临床案例出版专著,让更多中医人了解这门技艺。
下午三点,最后一位患者治疗完毕,曾维友收拾着银针,目光落在诊室墙上的锦旗“妙手银针除病痛,非遗传承惠民生”。窗外,金沙县的白云山云雾缭绕,正如百年前师祖行医时的模样——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银针上承载的医者仁心与文化根脉。
当越来越多的“李女士”“王先生”带着希望而来、揣着安康而归,丹阳八卦针的故事,正在新时代续写着传统医学的传奇。这根小小的银针,既是打开健康之门的钥匙,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守护文化基因的纽带。在曾维友们的坚守中,非遗技艺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更多人点亮生命的希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杏
通讯员 吴孟旭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
相关推荐
-
非遗针灸绝技“丹阳八卦针”:百年传承守护百姓健康 在金沙县中医医院国医堂诊室里,每天清晨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来自云南、四川、重庆甚至更远地区的患者早早候诊,其中不少人是辗转听闻“丹阳八卦针”的奇效,专程赶来求医……“丹阳八卦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入金沙县县级名录、2024年入毕节市市级名录、2025年入贵州省省级名录。作为“丹阳八卦针”
实时讯息 04-28
-
看病更精准,信阳市人民医院14个特色专病门诊开诊!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信阳市人民医院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全新开设14个特色专病门诊,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什么是“专病门诊”?专病门诊是根据某一具体疾病或症状而开设的门诊,是一种以患者疾病需求为中心的全新就诊服务模式。这种就医方式改变了过去“病人围着科室
实时讯息 04-27
-
毒液堪比硫酸!广东已有人“中招”,提醒:千万不要拍打! 【来源:佛山日报】随着气温回升被称为“飞行硫酸”的隐翅虫进入活跃期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就在这几天广东有网友表示自己被隐翅虫爬脸了其实全国各地都有网友晒出曾经被隐翅虫叮咬过的亲身经历记者从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获悉截至4月20日该院今年接诊隐翅虫皮炎患者已达200余例其中4月11日单日接诊患者达20例较
实时讯息 04-24
-
车云山村:茶韵染青山,红绿谱新篇 来源:【随县融媒体中心】、。1学习进行时【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吸引企业总部的集中布局,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一种特定经济模式。雨后初霁,车云山巅云雾缭绕,宛如万马奔腾,车轮疾驰。这座横跨鄂豫两省的山脉,以其“云海奇观”闻名遐迩,更因一缕茶香穿越千年,在新时代的茶旅融合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千年茶韵,传奇再续车
实时讯息 04-20
-
为什么有人发现癌症后,一治疗就很快去世?医生终于不再隐瞒 在生活里,咱们可能都听闻过这样令人惋惜的事儿。隔壁老陈,平日里身子骨硬朗得很,连个小感冒都很少找上门,平时也很少往医院跑。可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命运却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检查结果显示他竟然患了癌症。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垮了老陈和他的家人,大家都被吓得不知所措。在大家的认知里,如今医学
实时讯息 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