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另一面——核能安全博士后VS徒步行者

2025-05-03 18:25:00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科研上,他的主攻方向是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估,立志消解公众谈“核”色变的恐慌心理。

  生活中,他是一名“行者”,徒步攀登是他的最爱,虽然也曾有过在山里冻得瑟瑟发抖,因为害怕失温而夜不能寐的“惊悚”往事,但他说看到日出的刹那,还是觉得不枉此行。

  “徒步嘛,就是想着来都来了,总该爬上去看一下山顶的风景吧”,这位是王韶轩,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博士后。

  无论是科研闯关还是户外徒步,给自己一点正向的激励,都是他应对的“小技巧”。

  “给思维打开更多方向”

  概率安全评估是目前已经在核电厂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如果要更进一步用于液态金属微堆等新堆型,提高其整体安全性,这个过程就需要解决许多方面的问题,而王韶轩的任务就是破解谜题找到答案。在其和所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已成功研发多款安全仿真分析软件,相关成果已应用于聚变实验堆、核电厂风险监测、船用核动力设备等各类装置的可靠性分析中。

  在被问到科研小目标时,王韶轩非常低调地表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被别人认为是靠谱的人,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这种务实求稳的专业态度,与他长期对学习工作的深度思考和对人生节奏的超绝把控力密不可分。

  这个一直成绩优异的甘肃男孩,在进入大学后,见到很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有过一些挫败感,但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早早认识到和别人的差距,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督促”。快速完成对环境状态的评估后,就该是“方法论”上场了,王韶轩督促自己的方式是给思维打开更多的方向。

  在他的理解中,学习的本质是学习方法,集中在一种思维方式上,反而不好去发散去突破。所以当第一篇科研论文被拒三次后,他选择暂时搁置,换一个方向前进,很快一篇新研究方向的论文得以发表。同时对于之前的方向,王韶轩始终没有放弃,在导师的帮助下,他不断调整论文欠缺。最终,经过多次修改,这篇历经波折的论文也成功刊发了。

  始终践行实干笃行、多向发力,博士期间,王韶轩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国家奖学金以及悦群奖学金,并入选合肥物质院“英才博士后”计划。

  说起目前的研究进展,王韶轩表示遇到问题会和团队成员讨论,交流拓展思维方向,并笑说“经过多次讨论迭代,虽然过程比较激烈,但最后都圆满解决了。”

  “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另一面”

  问这个爽朗爱笑的男生,怎么看待科研和徒步带来的乐趣,他打了个比方,科研就像长跑是长期投入,一个问题可能今天想不出来,明天也想不出来,一个月后也想不出来,但当最后想出来的那一刻,会觉得之前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徒步则是短期的快乐,今天爬到山顶了,今天就很开心。“对我来说是两种不同的乐趣,没有孰轻孰重,交织在一起,人才不会觉得疲倦。”

  聊到工作生活的压力,王韶轩直言科研工作者和普通人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因为婚期撞上毕业季,他只能一边加班加点修改博士毕业论文,一边紧锣密鼓筹备婚礼。就在婚礼举行前几天,正在婚房打气球时,他终于听到等待多日的通知提示音,捂住疯狂跳动的心脏,一个人颤颤巍巍打开手机,直到看清结果为“通过”的瞬间,才开心地大吼一声,赶紧分享喜讯给爱人和亲朋好友。“其实婚礼都还好,肯定不会出错,但毕业就不一定了”王韶轩有点不好意思地玩笑说。

  跟刻板印象里的科研工作者不大一样,王韶轩性格活泼,非常爱笑,会笑眯眯跟你聊他的小狗“奶球”,在被问到如果不做科学家最想尝试什么职业时,也会给出“房东”这种让人会心一笑的神级回答,用他的话说“人人都可以表现出自己的另一面”。

  是的,当我们不断了解科研工作者这个群体之后,可能就会发现他发光发热的另一面。当科研工作者的固有标签不断被打破,他们也会勇于尝试去表现自己,然后发掘自己,从而展现出自己就是别样的另一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