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或许能救你一命!
7月25日
第五个“世界预防溺水日”
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发布的
首份溺水预防报告指出
自2000年以来
全球范围内每小时有30多人溺水
仅2021年就有30万人因溺水死亡
在中国
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溺水失去生命
农村儿童的死亡率是城市儿童的5倍
当前正值暑期
玩水人群增多
溺水可能发生在江河、水库
也可能发生在浴缸、泳池、水边等
不同于影视剧与大多数人的想象
从溺水发生到被水淹没消失
一般只要20—60秒时间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这些防溺水知识要牢记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1.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溺水。
2.即使是习水性的人,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情况下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自控能力。
4.在水中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5.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发疾病,从而导致溺水。
儿童溺水7个高危场景
场景1:家中蓄水容器
对低龄儿童,家中的浴盆、水桶、洗衣机都是“深水区”,可能导致溺水。
场景2:工地积水坑或小区景观池
儿童在玩耍时,可能跌入工地内积水坑等场所发生溺水,小区景观池还存在触电隐患。
场景3:江河、水塘等开放水域
孩子与同学结伴玩水,可能会迫于同伴攀比压力而冒险,野外水域环境复杂,易导致溺水。
场景4:公共泳池及水上乐园等场所
公共泳池、水上乐园可能存在人多拥挤、管理不善等问题,孩子在水中嬉戏打闹可能因呛水发生危险。
场景5:戴游泳圈进入深水区
充气水上玩具、游泳圈等不是专业漂浮装备,可能在水流变化时发生翻覆,导致儿童溺水。
场景6:海边浅水区
在浅水区玩耍,孩子也可能因为滑倒、水流湍急等原因发生溺水,还可能被卷入深水区。
场景7:盲目下水施救溺水者
溺水者出于求生本能会死死抓住任何东西,儿童力量、经验不足,救人时易发生意外。
发现他人溺水,如何施救?
1.在岸上通过“叫叫伸抛”法施救
“叫”:大声呼救,寻求周围更多人的帮助;
“叫”:拨打 110、119、120 等报警求助;
“伸”: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树枝、木棍、竹竿等递给落水者;
“抛”:将泡沫块、救生圈、密封的空塑料瓶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帮助其漂浮待援。
2.如果具备下水救援的条件,救援者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托起其身体,使其头露出水面,侧游上岸。
平安一“夏”
拒绝“溺”行
赶紧转给你身边小伙伴吧
转自:大河网 孟媛 何山 韩雨松 刘昱渤
来源: 大河网
相关推荐
-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2025年招聘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14名(9月—12月报名)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是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原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确定的国家二类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全省首家肾脏移植定点医院。肾移植、血液净化、职业病防治及高压氧是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其中器官移植是全省临床重点学科,肾移植、职业病中毒科、肾内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此外,医院还是省卫
实时讯息 09-05
-
菲律宾北苏里高省发生5.1级地震,预计将伴有余震 据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消息,8月29日8时44分左右,菲律宾北苏里高省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预计不会造成损失,但会伴有余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实时讯息 08-29
-
光明区特殊儿童迎“双暖”:新校名摘“标签”,通勤车快到家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芳 通讯员 连丽鸣8月,光明区特殊教育学校永久校区即将正式启用。在校门口,崭新的“光明区育明学校”标识格外醒目,前来提交报名资料的家长朱女士欣慰地表示:“新校名温馨又有希望,孩子们不必再因‘特殊’的标签被区别对待。”这一变化,源于区人大代表王璐在年初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
实时讯息 08-28
-
多维度系统化革新“中文+职业教育” 近年来,“语技并重”的“中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虽已引起重视,但在实践层面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与职场实际需求呈现非对称性,导致人才培养的适切性不足;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化,缺乏系统性的跨界能力培养,导致“语技并重”的教学理念缺乏落地的人力支撑;智能化教学工具应用匮乏,虚拟仿真
实时讯息 08-26
-
守住你的注意力 | 新黄河AI晚读 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时代,注意力涣散成了一种社会病症。当我们审视自己的工作时会发现:自己能够专注思考的时间正在越变越短,自己能够全神贯注的时刻正在越变越少。守住注意力,已然是这个时代最高级的自律。现在的许多人,就像一只永远猎捕不到羚羊的猎豹。层出不穷的信息源,瓦解着注意力,以至于做事时只能浅尝辄止。真
实时讯息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