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终端“含深度”不断提升,下一个超级终端在哪里?

2025-05-23 11:43:00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陈小慧

这几天的深圳,AI味”很浓。

5月22日开幕的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上,超1000件AI终端产品轮番上阵,AI手机、AI电脑、AI眼镜、机器人等“爆品”引起现场观众争相体验。

同一天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集中呈现了“AI+文化”全应用场景。

透过两场展会,可以透视深圳AI产业发展“密码”:从AI手机到AI PC,从AI 办公到AI 家居,AI正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到终端产品中,无论是AI手机还是AI眼镜的应用能力正明显提升;同时,传统智能终端在端侧AI大模型的助力下,正展现出新的发展活力和前景。

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上,众擎机器人与观众现场互动。(丁百川 摄)

传统智能终端加速“AI化”

在深圳有这样一句话:全球每4部手机就有1部出自深圳。现在,全国每2副AI眼镜就有1副是深圳智造。这背后,一场“终端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从手机到AI手机,从眼镜到AI眼镜,传统智能终端正在加速“AI化”,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再次引发终端产业的智能革命。

人工智能终端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具备主动感知理解、多模态自然交互进化等功能的新型终端产品。自主学习进化、实现精准理解复杂环境信息与真实意图是人工智能终端的重要特点。近年来,AI终端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前景。据IDC预测,2025年仅中国市场的AI手机、平板及电脑出货量就将增长20%,而智能眼镜等穿戴设备更可能激增99%。

在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上,各类AI终端产品层出不穷,不仅数量多,应用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以AI手机为例,AI不再只是附加功能,而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超强助手”。比如荣耀AI手机搭载了YOYO智能体,用户可以实现"一句话点外卖""一句话取消自动续费",还能进行反诈人脸识别。

荣耀AI手机可实现“一句话点外卖”功能

不难看出,AI手机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而是一个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超级智能终端。

根据2024-2025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试,如今各大手机厂商已将AI能力深入整合到系统层面,相较 2024 年,终端Al能力全面提升,其中AI摄影与渲染能力表现最突出,文本理解与生成、AI摄影与渣染能力进步最快,而硬件能力也不断提升,主流旗舰机算力和内存显著提升。

AI眼镜是目前主流的AI交互入口,被认为是手机之后的下一代移动终端,是当前重要的AI硬件落地形式。记者在现场看到,AI眼镜正在加速从功能演示走向实用场景。戴上一副AI翻译眼镜,可以无障碍和外国人沟通,还能实现语音交互等等。

眼镜的重量也在不断“向下探”。如深圳莫界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全球首创的树脂衍射光波导为核心,研发出极致轻量型AI+AR眼镜,其单色款重量小于35克,彩色款小于50克,具备双目显示、摄像头、收音器与喇叭,是全球最轻的全能型AI+AR眼镜。“未来我们将挑战重量到20多克,甚至是十几克,实现全天传舒适佩戴与全场景智能体验。”深圳莫界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他预测今年莫界眼镜整体出货量将接近10万副,今年内将会迎来一个比较大的增长。

不过,终端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许志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行业仍面临端侧大模型工程部署、软硬件兼容适配等难题,用户隐私安全权益保障也对安全监管形成挑战。“比如终端处理器无法提供足够算力来高效地运行大模型,会导致推断速度变慢,难以满足实时性。作为交互界面,记录用户生理、行为、情绪偏好等个人信息的数据安全也存在风险。”许志远说。

据了解,此次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吸引了华为、荣耀、中兴通讯、创维、TCL等终端头部企业,以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总计300余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AI手机、AI PC、AI眼镜、大模型一体机等超1000件AI终端产品及前沿技术。

从华强北电子到AI终端,

为什么是深圳?

说起电子元器件,无人不会想起华强北。这里被誉为“中国电子第一街”,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地之一。

而昔日的华强北电子一条街,如今已化身AI硬件孵化器,呈现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型样本。无论是传统电子信息,还是当下火热的AI终端,深圳总能嗅到时代的趋势。

“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发展智能终端产业,有强大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支撑。”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深圳是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在电子硬件制造方面具有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实力,拥有一大批专业的硬件制造企业,能够提供高性能、高品质的芯片、传感器、显示屏等关键零部件,为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曹钟雄认为,深圳的产业结构多元,为AI终端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据了解,深圳在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千行百业领域累计发布四批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

而从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生态看,深圳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协同创新效应强,发展AI终端产业大有优势。

以AI眼镜为例,“深圳智能眼镜产业的整体生态,都是大家一起来合作的氛围,这在全球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深圳有非常完善的产业支撑,在人才、政策上给予了很多支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成立不到4年时间,就能快速成为细分领域全球第一的原因。”深圳莫界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以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引领,思谋科技、晶泰科技、元象科技、北科瑞声等高成长性企业支撑,新旦智能、基本操作等初创企业竞相发展的“雁阵式”梯队。在算力方面,建成鹏城实验室、光明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重点平台。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完成数据交易额、跨境交易额均位居全国第一。

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增加值达747.53亿元,同比增长12.7%。截至目前,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2600余家,同比增长近10%,其中独角兽企业6家。

AI终端“含深度”加速提升

随着端侧AI模型加速落地,AI终端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深圳抢抓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风口,率先制定出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2025年3月3日,深圳出台《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并分别于3月14日和3月20日印发配套实施细则,从降低模型应用成本、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培育爆款产品、打造应用示范、建设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举办高端展会论坛等各环节予以支持。

深圳还成立了“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大模型一体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影像设备、全屋智能产品、工业级人工智能终端、其他新型人工智能终端以及有关软硬件技术等。

根据《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到2026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含深度”进一步提升,产业生态持续丰富,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集聚不少于10家现象级人工智能终端企业,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产量突破1.5亿台。

随着展会召开,深圳将继续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引领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潮流。下一个超级终端的腾飞“密码”,也许就写在了这场展会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