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国际职业教育

2025-04-03 04:23:00

作者:魏晓冉(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正重塑人才培养模式,加速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到2027年全球44%的核心技能将发生变革,数字技能将成为职场刚需。这一趋势促使各国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进程,以应对未来就业市场的结构性调整。

政策引领数字技术战略布局

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15年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建议》实施情况报告显示,多国正以政策为驱动,着力构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迎接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就业市场变革提供支撑。

自2016年起,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联合联邦职教所共同发布的《面向数字化知识社会的教育行动》报告,正式启动“职业教育4.0”框架倡议,着重强调职业教育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在德国最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数字化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核心议题,明确要求企业培训中心应配备智能设备,以切实提升学员的数字化实操能力。目前,以宝马、西门子等为代表的德国工业领军企业,已率先将人工智能应用与数字技术培训确立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模块,通过前沿数字技术实践强化人才的职业竞争力。

韩国通过成立“国家人工智能委员会”并投入专项资金,推动AI研发与产业升级。这一战略不仅涵盖技术研发,还包括人才培养和职业支持。此外,韩国教育部计划在2025年分阶段为15万名教师提供人工智能教科书培训,旨在提升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能力,间接为未来职业规划中的AI技能需求奠定基础。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南非政府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2022年,南非通信与数字技术部发布了《南非国家数字及未来技能战略》,提出有必要建立从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学校后教育再到在职培训的完整机制来推动南非数字技能发展。其行动要点就包括对各行各业的教育部门就数字技能培训进行规划,为劳动力市场赋能。2024年,南非政府推出了国家AI政策框架,明确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工具。根据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公开文件,该国在2024年启动“VR技能振兴计划”,重点为制造业、矿业等传统行业开发沉浸式教育培训系统。

虚拟现实重构教学认知体系

职业教育正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德国西派克公司的VR培训项目是一个典型案例。在该公司的博特罗普培训基地,学员佩戴VR眼镜,进入高度还原的数字化车间,实时学习螺杆泵的组装、操作和维护流程。此外,VR培训还能模拟设备故障场景,使学员在无风险环境下练习维修技能,以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实验数据显示,该VR培训方案不仅显著提升了学员的学习效率和操作精度,而且有效降低了培训成本,为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创新范式。

韩国积极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大力开展面向新技术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系统性推进职业教育体系的范式革新。通过构建数字时代职业能力开发战略框架,重塑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力资源培育机制。其改革路径就包括重点建设智能化教育基础设施,开发工业4.0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平台、AI驱动的个性化学习系统以及VR技术沉浸式教学场景等内容。

近年来,法国国家教育部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开发基于虚拟现实的职业教育平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建筑专业学生能够在虚拟穹顶下调整石材承重参数,这种教学方式产生的认知冲击远超传统课堂。据法国职业培训机构反馈,通过虚拟穹顶下的动态参数调整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数字技术构建产教信任机制

区块链、5G等数字化技术的不可篡改性与实时交互特性,正在重构产教协同的信任机制。欧盟积极推动数字技能认证体系,尝试采用新技术优化跨国职业资格认证流程。例如,欧洲职业技能认证平台(ESCO)推出数字化认证方式,使持有特定技能证书的求职者能在不同国家顺利就业。

近年来,英国政府大力投资人工智能、6G通信和量子计算等领域,持续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英国国家技能基金启动专项资金用于提升数字职业技能培训质量,部分高校已经与企业合作开发实验课程,以提高数字化实践教学的质量。

在美国,作为非营利组织的“Code.org”致力于推动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普及,通过引导企业参与到课程设计和教师培训中来,将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确保了学员掌握的技能与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相匹配。这种产教合作模式增强了企业对职业教育质量的信任,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技能培训,构建起更加有效的职业教育产教信任机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指出,数字职业教育虽然能够有效降低青年失业风险,但也要关注数字鸿沟以及技术垄断等现实问题。近年来,依托“双元制”培养模式,德国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积极推动“数字化职业教育计划”,资助职业学校的数字化转型,确保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职业培训。

面向未来,职业教育需要在数字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应当明确,技术不应成为衡量教育价值的唯一标准,所有创新的最终目标仍应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不应局限于虚拟与现实的选择,而应着眼于培养既具备数字技术适应力,又兼具文化包容性的新型职业群体。这不仅体现了数字时代的生存智慧,更关乎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3日 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