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赋能·神话新生”中国神话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5月29日至30日,中国神话交流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作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之一,神话交流活动成为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以下简称非遗节)一大亮点。
本次活动由“神话新生”学术分享会和“神话赋能”传播分享会两部分构成,聚焦中国神话传说,依托大系出版工程的学术资源,搭建文化研讨与产业推广双重平台,助力神话在传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学术领域,汇聚神话学、民间文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权威专家学者,深入探讨神话的起源、传承等前沿研究成果,分析神话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根源及其变迁。在转化方面,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本与科研力量,邀请媒体、企业和文博单位参与,围绕神话 IP 开发、传播推广等议题展开合作讨论,助力神话在传承与传播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是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举办18年以来首次举办神话主题的活动,极具开创性。民间文学是非遗中最基础也是最需要保护的项目,而神话是民间文学的瑰宝,发掘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尤为重要。”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主要策划人和发起人之一)郑晓幸说。


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协顾问 程建军

大系出版工程“神话”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利慧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四川卷》主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研究员 周明

四川省社科院资深研究员、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 谭继和

四川大学教授 李祥林

云南大学神话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大系出版工程“神话”专家组专家 张多
在“神话新生”学术分享会上,六位专家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围绕神话主题作学术演讲。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协顾问程建军基于《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河南卷》的研究,阐释中原神话群的生产特征及其传播意义,分析盘古开天、伏羲画卦等核心叙事,深入剖析中原神话的文化内涵与学术价值;大系出版工程“神话”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利慧聚焦《神话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议题,她从生态伦理、文化资本转化等维度,探讨古老智慧与现代文化创造的对话可能,为当前可持续发展议题提供来自神话视角的独到见解;《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四川卷》主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研究员周明讲述了巴蜀神话的形成和特点,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大禹治水、蚕丛鱼凫等巴蜀神话,把它们更好变为更有力的文化资源;四川省社科院资深研究员、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谭继和以《古蜀与三星堆的神话叙事耦合》为题,揭示仙化在古蜀文明中的传承,阐释三星堆青铜器与古蜀之间的关系,展示了古蜀先民的精神史诗;四川大学教授李祥林以羌尔玛先祖神话,展现少数民族神话在文化认同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云南大学神话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大系出版工程“神话”专家组专家张多重点阐释碎片化传播对神话叙事结构的解构与重组,分析神话在短视频中完成的资源转化,提出神话应率先融入数字智能社会。


“神话赋能”传播分享会现场
“神话赋能”传播分享会主要探讨两个话题。“神话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话题由腾讯新文创研究院秘书长张玉玲担任主持人,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云爱华,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华县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党飞华,斯洛文尼亚历史名城项目董事总经理桑娅·玛丽娅参与话题研讨分享。“神话的国际传播与品牌塑造”话题由非遗星球创始人、鼎欣文化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邓佳雯主持,北大汇丰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实践导师檀林,豪尔赫·兰多博物馆馆长瓦妮莎·迪艾兹·巴留乌索,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方秘书长、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勇,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成都浓园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懿嘉参与话题研讨分享。嘉宾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神话的价值与转化路径,为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提供了诸多思路。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院长、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会长向宝云提到:“神话研究正从单一的文学研究逐步走向跨学科综合研究,充分揭示和展现出神话这一神奇浪漫的文化形式在中华文明史前史、中国文化史形成过程之中的独特价值和在当代越来越彰显的生命力。”
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杨晓阳以“千年等一回”表达与专家学者交流的欣喜之情,他表示各位专家通过智慧分享和真知灼见,将更广泛、更有力、更持续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传播和转化,“新时代本身就是充满想象和创造力的时代,本身也是能够实现想象和创造的时代,我们祝愿并且相信,神话新生将不止于《哪吒》,在源源不断的文化传承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中,将会有更多赓续文化根脉、展现时代价值的精品力作应运而生。”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荣书琴在总结活动时表示,此次神话交流活动是传承发展民间文学的有益尝试。当前,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变革,前所未有地使虚拟和现实融合,历史和当下融合,文化和经济、科技融合。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神话研讨传播活动,一是为了传播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传播承载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的民间文学,尤其是神话故事;二是通过学术研讨,挖掘和彰显神话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独特而不可缺少的文化价值;三是通过产业推广,激活神话作为文化创新创造源泉的势能,赋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四是通过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的国际交流平台,向世界讲述中国神话故事。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武侯区人民政府、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武侯区)实践基地天艺·浓园艺术博览园承办。同期,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武侯区分会场民间艺术主题活动在天艺浓园国际艺术村举行,包括开幕式、神话主题国际艺术与非遗成果展、惠民文艺汇演、民间艺术市集等。
活动精彩瞬间




(作者:吴楚 摄影:张礼敏)
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相关推荐
-
一图读懂!《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制定意义 来源: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实时讯息 09-10
-
荆江评论:古礼新承,从一场楚风谢师礼看尊师重道的时代回响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张卫平)教师节前夕,荆州古城宾阳楼瓮城内,一场融合楚辞文化与传统礼仪的谢师活动庄重举行。揖拜、献束脩、诵祝文等古礼,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精神源流。这不仅是节日的仪式性表达,更是一次对师道尊严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唤醒。束脩六礼,寓意深远。一份肉干,感念师恩;一株芹菜,寓
实时讯息 09-09
-
“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正式开幕 金秋风又起,神箭齐飞扬!9月5日晚,“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在尖扎正式拉开帷幕。开幕现场,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全场人员肃立行注目礼;裁判员与运动员代表依次登台宣誓,礼炮轰鸣间,各色礼花腾空绽放,台下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运动员身着特色服饰,脸上洋溢着期待与热情。据悉,本次赛事为历届规模最
实时讯息 09-07
-
震撼!鼓舞!今天,我们一起见证! 今天(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硚口各界干部群众,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大会盛况,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共同祝福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硚口区党政机关干部,集中收听收看大会实况直播。共同铭记历史、缅怀英烈激扬奋进力量。△机关大楼硚口区
实时讯息 09-04
-
新华述评丨为人类和平发展铸就新的历史丰碑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题:为人类和平发展铸就新的历史丰碑新华社记者时间的巨流,总会在历史转折处,镌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2025年9月3日,一个重要而光荣的日子辉映时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是全人类共同铭记的时刻,是和平与正义的伟大庆典。抚今追昔,历史深处仿佛传来
实时讯息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