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城市供电动脉——记国网天津电缆公司电缆运检四班班长张华
在施工工程现场,国网天津电缆公司电缆运检四班班长张华正在对天津城市电网动脉进行一次“焕新”手术——为电缆终端更换新型复合型终端套管。张华手中的螺丝刀和钳子好似灵巧的“手术刀”,面对运行年限较长、已经硬化的电缆终端尾管绝缘带材,他的每一厘米剥切都如抽丝剥茧,每一刀都精准不差分毫。“在剥切打磨过程中,任何一点操作失误,都会对未来设备的安全运行留下隐患。”他说。
扎根电力运检生产一线20多年,张华一直不惧艰辛,将个人理想融入电缆事业,从一名普通电缆工人逐步成长为守护城市供电动脉的创新先锋。因成绩突出,张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天津市海河工匠等荣誉称号。
精益求精
“电缆是城市的生命线,必须精心维护。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地下水位高,电缆隧道一定要关注是否有渗水的隐患……”在天津北辰区地下16米深的一个电缆隧道中,张华正带领班组开展带电检测工作。
“守护城市供电动脉安全平稳运行”是张华不变的工作信条。电缆日常巡视是保障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城市地下管网的各个角落遍布张华的身影。他的徒弟、电缆运检第四中心检修工董子健说:“张华师傅工作20多年,走过5万余公里的巡视里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多。他对线路的参数指标、安全状况、沿线环境等了然于胸,被同事们称为‘电缆运检活地图’。”
电缆运检工作艰苦繁杂,电缆接头制作十分考验“手上功夫”,精细程度与外科医生的“微创手术”相当。多年来,张华自创了“中压电缆耐压试验七步工作法”等绝技绝活儿,通过“挑火”“一套”“接线”“二套”“试验”“拆除”“搭火”7个步骤,杜绝了电缆试验因距离受限产生故障隐患的可能,实现人身、设备安全“双保险”,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在2024年的一次巡检中,张华和同事负责为开闭站内新投运电缆做试验。开关柜内狭小的空间让试验电缆终端头与柜体间很难保持足够试验距离,过度掰弯电缆又可能损坏终端头,带来运行隐患。张华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查询资料、设计图纸、挑选材料,设计制作出电缆耐压试验套筒,用这样的“小发明”解决了工作中的“大难题”。
国网天津电缆公司运检部副主任、自管实验室负责人魏占朋说:“张华不仅在技能上精益求精,还致力于推进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张华积极推动城市地下电缆管网绿色转型,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贡献智慧和力量。比如,在施工现场,他提出采用聚丙烯绿色环保电缆的合理化建议。事实证明,这类电缆具有可降解、耐高温、载流量高等优点,能够节省地下管廊空间。
用心服务
“城市地铁按期投运,能为居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作为工程建设者,通过提高工作质效,缩短地铁建设工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张华说。
在天津地铁7号线、10号线、11号线建设等电缆迁改工程中,涉及破土、破路等事项,需做好多方协调。张华坚持24小时待命,严格审定施工措施,完成现场勘查上百次,及时高效接洽协同相关管线部门,确保电缆迁改工程按期完工。
2024年1月,在天津地铁7号线海光寺站电缆迁改过程中,由于施工地点在天津市比较繁忙的交通路口,地下管线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张华和同事协调多个地下管线产权单位联合勘察,做到对各类管线情况了然于胸,在作业过程中加以保护。同时,张华将所有作业都安排在夜间开展,不影响居民出行。他和同事在低温中连续奋战多个夜晚,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为了工程的顺利推进,张华除了“跑断腿”,还经常“磨破嘴”。由于部分电缆路径紧邻周边居民楼,对周边1000余户居民出行和商铺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张华带领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征集居民意见,开通临时通道,最终消除了居民和商户的顾虑。
过去,天津主要采用油纸绝缘电缆供电,随着交联电缆的迅速普及,天津电力开展了油纸绝缘老旧电缆改造工程,张华积极参与到改造工程中。2024年初,天津城市电缆“焕新”工程圆满完成。
传承技能
在做好服务保供工作的同时,张华还热衷于动手搞创新。在张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工匠风采展示中,“我创新,我快乐,我传承”一直是张华的创新箴言。
“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可以精准控制电缆剥切的深度和速度,提升剥切精度和打磨精度,提高工作效率……”在全国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发布活动中,张华和同事共同发布了“高压电缆接头剥切打磨机器人”。
“过度依赖人工和经验是制约电缆安装质量提升的瓶颈,但这不代表工人的手艺要‘过时’。只有练熟技能,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张华说。
张华被同事称为“草根发明家”。他以解决高压电缆生产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先后参与研制电缆终端头胶质绝缘套筒等成果32项,获专利29项,推动了电缆专业智能化作业革新。
近年来,张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开展80多项创新项目攻关,联合多所高校共同开展创新。工作室挂牌天津市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电力行业“卓越创新工作室”。
在张华的徒弟董子健看来,师傅一直痴迷于技术创新。天津电力开展了“百年电缆”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张华创新运用“油纸—交联”对接工艺,用技术“绝活儿”破解电缆接头对接质量难题。
一声“师傅”,让张华的肩上担起千斤重任。张华常常教育徒弟:“电缆中布满了铜芯等材料,往往比较重,各种工具初次使用时不会得心应手。想干好这项工作,第一别怕苦,第二别怕脏。”
在张华眼中,“没有力气”不是打退堂鼓的理由,想要精进技能,就得沉下心来练“手劲儿”,弯下腰去练“腕劲儿”。在实训场上,张华带领徒弟用钳子掐铅丝,用锯子锯铜芯。在张华的鞭策下,徒弟渐渐手稳了、眼准了,现场操作的精准度、自信心也更强了。
“干咱们这行,做的是个良心活儿。”当年师傅给张华的教诲,张华又传承给徒弟。
多年来张华躬身做好传帮带,致力于培育更多技能人才,先后示范带动200余人实现电缆专业技能等级提升。
“时代在变,工艺在变,但电缆人的工匠精神永远不会变。”张华说。(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相关推荐
-
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积极贡献援藏力量 25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主题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区党委工作安排,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担当作为、竭诚奉献,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
实时讯息 07-26
-
首发首秀首展upup!这五个城市4年引进品牌首店1.2万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介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4年来,取得了积极成效。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已超过1/8。国家级示范步行街数量占全国的1/4,中华老字号数量约占1/3,消费品进口占比达一半以上,离境退税
实时讯息 07-24
-
商务部:将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张旭 北京报道7月24日下午,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媒体提问,2021年7月,国务院率先批准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5个城市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满了4周年。请介绍一下培育建设工作取得了哪些亮点和成效?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4年间
实时讯息 07-24
-
新的城市建设大考开启,检察公益诉讼如何作答?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从碧水蓝天的守护到古建文脉的延续,从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到筑牢民生安全防线,检察机关始终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与城市发展同向而行——检察公益诉讼书写“城市善治”答卷走上街头,看盲道是否有缺失,看古运河道保护是否到位;走
实时讯息 07-24
-
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广泛的动员、最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打好防疫攻坚战! 7月21日,禅城召开全区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动员会,分析当前疫情形势,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及早部署、科学施策,坚决遏制蚊媒传染病疫情传播风险。区委书记严冰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盘石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相关镇(街道)、部分行业主管部门
实时讯息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