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第一次纪念自己的节日是什么时候?

2025-05-02 10:03:00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将其关注的主要目光投向了工人阶级后,开始投身实际的工人运动。先进知识分子们“与劳工为伍”,深入工厂车间或工人住处,从事劳工现状的社会调查,热情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理,逐步提高工人的政治觉悟和阶级意识,号召他们团结起来为本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并在此基础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把工人们组织起来。

其中,1920年的“五一”节纪念活动,就是各地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重要开端之一。

《晨报》1919年5月1日“劳动节纪念”专号

中国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活动,可以追溯到1913年。当时在广州举行,后来广州每年也都有纪念活动。1918年,中国无政府主义者曾以“劳动”一词,创办《劳动》月刊,并且发表过介绍五一节来历及其意义的文章。1919年5月1日,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北京《晨报》副刊出了一期“劳动节纪念”专号,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纪念五一劳动节。

李大钊撰文指出,五一劳动节“是世界工党第一次举行大祝典的日子!是世界工人的惟(唯)一武器——‘直接行动’造成的日子!是世界工人的神圣经典颁布的日子”。

与以往不同的是,1920年的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发起者不是纯粹的学界和知识界,而是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倡导、帮助和推动下,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这一年的纪念活动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方面,利用报刊等开展广泛的纪念活动;另一方面,在五一节当天举行纪念大会。

当时,《新青年》《星期评论》《新社会》《北京大学周刊》以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都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北京《晨报》、天津《大公报》、上海《民国日报》《时报》《申报》等报纸都报道了各地纪念“五一”活动情况并发表纪念文章。

在《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出版的“劳动节纪念专号”上,共发表28篇文章,其中大部分反映了全国各地工人的状况,介绍了各国劳动组织和工人运动的情况。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李大钊发表《“五一”(May Day)运动史》

李大钊发表《“五一”(May Day)运动史》一文,详细介绍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产生经过和各国工人阶级为纪念这个伟大节日而斗争的事迹,并对中国劳工同胞提出要“认今年的‘五一’纪念日作一个觉醒的日期”,“起!起!!起!!!劬劳辛苦的工人!今天是你们觉醒的日子!”在文中,他还尤其寄希望于今后把文人的“纸面上的笔墨运动”,变成真正的“劳工阶级的运动”和“街市上的群众运动”。

同期《新青年》在专号还发表了陈独秀的《劳动者底觉悟》《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运用劳动创造一切、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说明中国工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劳动节纪念专号”还以十几万字的篇幅,刊登了上海、北京、天津、长沙、武汉等十几个城市和地区工人现状的调查报告,并附图片32张,详细反映了当时各行业工人的劳动状况、工资、教育、家庭生活等各个侧面的情况。

除了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发表各种文章外,许多社会名流和工界人士也题词或撰文纪念这个劳动者的节日。孙中山的题词是“天下为公”,蔡元培的题词是“劳工神圣”。难能可贵的是还刊印了12名工人的亲笔题词,直接喊出了工人们的心声。他们在题词中写道:“不劳动者之衣食住等均属盗窃赃物”“不劳动者口中之道德神圣皆伪也”“惟亲身劳动者有平等互助精神”等。“劳动节纪念专号”的编辑发行,是中国先进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上海《星期评论》也出了劳动纪念号,共有10大张,相当于平时篇幅的10倍。

同年4月中旬,陈独秀联合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电器工界联合会等七个工界团体筹备召开“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并在筹备会上发表了《劳工要旨》的演讲。他受到工界团体的尊敬和拥戴,被推选为筹备会顾问,定于5月1日午后1时在西门公共体育场召开劳动纪念大会。

1920年5月1日,在北京大学第二院大讲堂召开的、工友学生参加的纪念五一节大会会场

大会上,人们情绪激昂,演说者讲述劳工神圣,改善工人生活,要求做工8小时、休息8小时、教育8小时,工人们唱劳动歌,高呼“劳工万岁”等口号,通过了《上海工人宣言》。大会结束后,中华工业协会等7个团体发表了《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努力创造新的、美丽的、永久和平的人类世界,决定和你们同(通)力合作,负担这个责任”。并要求已经获得解放的苏俄劳工给中国工人“很猛烈的援助”,“更希望你们的指导”。这个通告反映了上海工人阶级对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向往,表达了他们寻求解放、改造社会的愿望。

与此同时,在李大钊等的领导下,北京也举行了纪念活动。这一天,北京大学罢课一天。上午8时,校工和学生等500多人在北大二院礼堂召开纪念大会。李大钊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散发了传单,号召人们“把全世界人人纪念五一节当作我们一盏引路的明灯”“本着劳工神圣的信条跟着这个明灯向光明的地方去”。

会后,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50人分成5组,沿街进行讲演,散发传单。他们讲演的题目有《五一历史》《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一劳动节》《劳动纪念日与中国劳动界》《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等,听众十分踊跃。邓中夏还带队赶往长辛店,对铁路工人讲演、散发传单,受到工人的热烈欢迎。工人们说:“如果你们昨天来,我们今天就罢工了!”当天,北大学生散发的各种传单数千张,集中反映了当时工人、市民和学生的政治要求。

特别是言辞最为激烈的《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不仅鲜明地提出了当前的主要的斗争对象和团结联合的斗争方式,还正确提出了工人是社会的主人和光明的社会主义理想。

除上海、北京外,广州、九江、唐山、汕头、漳州、哈尔滨等地工人学生也举行了纪念活动。

1920年的“五一”节纪念活动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纪念自己节日的活动,是由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发起和倡导的,通过多种方式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阶级的阶级自觉性的一次重要的实际行动,表明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劳动群众进一步接近了,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次大规模尝试,翻开了工人运动新的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