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瑰宝 世界的记忆
【文化评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文献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珍贵记录,是人类历史文化演进的重要载体,是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信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弦歌不辍,五千年积累的文献遗产灿若星河、异彩纷呈。此次,少林寺碑碣等三项文献遗产进入“世界记忆”,是世界对中国历史文献瑰宝的一种价值确认,也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中国的历史文献瑰宝进一步丰富了“全世界的记忆”。
历史文献进入“世界记忆”的显著意义,除了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之外,也在于让更多国人更直接地感受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比如,距今约2400年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它不仅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出土青铜编钟,而且编钟上还刻有“打击乐的音乐教科书”:3755字的铭文记录了“一钟双音”等我国先秦乐律体系,是目前仅存的公元前5世纪声文对应的乐律档案文献。
常言道“天下武功出少林”。但很多人对少林寺碑碣的价值却知之甚少。此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少林寺碑碣,包括帝王御书、官府文告、书画艺术、诗词曲赋等诸多内容,既是“世界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国佛教史、武术史和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此前公众知之更少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则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见证,是郑和下西洋促进文化交流的生动注脚。
这些“世之珍宝”,此前人们了解得显然不够。这种不了解造成的“忽视”“错过”乃至“无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也许我们在一些重要历史文献瑰宝的宣传、普及、教育上尚存欠缺,导致很多宝贝“墙里开花墙外香”。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我国44个项目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我国18项文献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可以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大遗产类旗舰项目中,中国都堪称惊艳世界。这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遗产,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一方面应以开放包容的胸怀,让这些珍贵遗产为世人所知,成为“世界记忆”;另一方面应立足赓续文明的高度认真思考,如何让珍宝首先为更多本国民众所了解、熟知和推崇,首先成为更多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作者:李思辉,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相关推荐
-
“两山”理念改变中国引领时代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20年前的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沿着“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余村之变今非昔比,中国之美日新月异。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两
实时讯息 08-15
-
施耐德万高:“中国智慧”反哺全球 机械臂精准抓取零部件,5G信号实时传输数据,身穿绿色工装的工程师们穿梭其间,调试着即将发往全球数十个国家的自动转换开关设备。在天津高新区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施耐德万高)的车间里,柔性生产线每天都在高效运转着。这里,是施耐德电气ATSE(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产品全球主要生产基地。
实时讯息 08-15
-
埃塞俄比亚教师:“中国职业技能培训,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来源:海外网海外网8月14日电据《埃塞俄比亚先驱报》报道,近日,埃塞俄比亚一些教师参加了在中国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该项目是中国与埃塞俄比亚更广泛合作的一部分,旨在提高埃塞俄比亚教师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报道称,来自埃塞俄比亚沃尔基特理工学院(Wolkite Polytechnic
实时讯息 08-14
-
2025桂林艺术节韩国专场推介会在首尔举行 山水为媒 “化境”为桥2025桂林艺术节韩国专场推介会在首尔举行韩流陈丽华郝戎靳东出席7月25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中央戏剧学院和桂林市委、桂林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桂林艺术节韩国专场推介会,在首尔加宾艺术中心举行。根据现场发布,2025桂林艺术节将于10月24日至11月2日
实时讯息 07-28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两岸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创新展览展示活动在沪亮相开展 两岸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创新展区(中国台湾网记者 闫珅 摄)中国台湾网上海7月28日讯(记者 宋歌)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两岸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创新展区亮相开展。展区内部展示(中国台湾网记者 闫珅 摄)本次创新展区联发科、日月光、英业达等10家台湾人工智能代表性企业参展。展区围绕人工智能产业
实时讯息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