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位驻华外交官参观中国国家版本馆 听听他们怎么说→
2022年开馆的中国国家版本馆,被誉为是中国的“国家书房”和中华文化的“种子基因库”。2日上午,近百位驻华外交官参观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在此体验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和中外文明互鉴成果。
距离北京中心城区约40公里的中国国家版本馆总馆位于燕山脚下,整体建筑群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典藏的资料包括中华古籍、甲骨简牍、革命文献、档案文书、影音影像、现代出版物等,收藏总计2500余万册(件)。近百位驻华外交官徜徉在中国“国家书房”的文山书海当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厚重和传承。

古巴驻华大使馆 副馆长 马里奥:在中国你每去到一个地方,看到像这样的新场所,你都会感到新奇。这里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相联系,在这里我们可以贴近看到新的信息,了解华夏文明是如何在历史当中进步的。我们在此参观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取得的成就,中国的执政党以及党的领导人一直致力于为子孙后代保存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很了不起。

乌克兰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 吉利:一些古老的文物,和外来的世界交流有关系,比如最后一个展览板块就是西学东来、中学外传和交流互鉴,我觉得这个也非常有意思。

展厅里许多珍贵馆藏吸引着外交官的目光,一幅明朝时期的世界地图首次将亚洲东部居于地图的中央,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同样是明代的蓝格抄本《使琉球录》则是记录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版图的早期版本著述。

文翰厅里的永乐大典是由海外华人花费数千万巨资从欧洲购回并捐赠给国家,这部曾经超过两万卷的国家级百科全书在19世纪遭遇了西方列强的数度劫掠。而今,部分幸存版本终于在国家版本馆里得以永久保存。

巴巴多斯驻华大使 哈伦·亨利:历史文化作为你们国家发展的一个核心,一直会持续进步。我觉得你们的历史很长,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一个历史之一,然后里面经过了很多,甜酸苦辣都有。你们现在一个国家能做这么多创新,能够这么现代化,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
盛世修文,据国家版本馆负责人介绍,中央总馆目前正努力实现中华文明种子基因的数字化宝藏和传承,馆藏文献资源达36亿页。版本馆自2022年7月底开馆以来,累计接待的团体参观者超过160万人次。
(总台央视记者 孔琳琳 刘苏 申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
一图读懂!《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制定意义 来源: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实时讯息 09-10
-
长城访谈 | 老兵,永不凋零 “一个人的经历是故事,100个人的经历就是历史,我们要记住他们。”说这话的是戚辉,来自河北唐山,是一名公益摄影师。11年来,他和团队为213名抗战老兵拍摄了10万余张照片,整理出60余万字的资料,他们的脚步遍及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地。一件事为什么能坚持做11年?戚辉说:“就是想让历史有尊严,让老
实时讯息 09-04
-
新华述评丨为人类和平发展铸就新的历史丰碑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题:为人类和平发展铸就新的历史丰碑新华社记者时间的巨流,总会在历史转折处,镌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2025年9月3日,一个重要而光荣的日子辉映时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是全人类共同铭记的时刻,是和平与正义的伟大庆典。抚今追昔,历史深处仿佛传来
实时讯息 09-03
-
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31日,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在杭州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云和AI基础设施、新型服务业电商、社会价值创新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双方还将聚焦重点行业,联合打造数字化与AI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发挥全球服务能力,共同服务中国企业出海。
实时讯息 08-31
-
专家对话:“人工智能+”新时代,广东有望抢占先机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引发关注。从10年前的“互联网+”到10年后的“人工智能+”,我国经济社会经历了怎样的跨越?为何要在此时提出“人工智能+”行动?中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有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短板?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理事、特聘专家,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投
实时讯息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