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观察:存储巨头提价周期启动;国内算力建设聚焦自主可控

2025-04-03 13:08:00

通信板块在2025年3月24日至28日表现承压,中信通信指数下跌3.54%,位列行业倒数第四。细分领域中,通信设备与电信运营分别下跌4.02%和0.27%,而增值服务与通讯工程服务跌幅超8%。尽管市场整体疲软,存储与算力领域仍释放出结构性信号:全球存储巨头集体提价确认行业周期拐点,国内算力政策与投资规划则进一步明确长期发展方向。

存储行业:巨头提价周期开启,国产厂商跟进调整

供给收缩推动价格上行

3月25日,美光科技宣布自4月起存储产品提价10%-15%,三星、SK海力士同步跟进,标志着全球存储三巨头正式进入涨价周期。供应端减产效应显著:三星与SK海力士计划在2025年一季度削减NAND闪存产量超10%,闪迪(SanDisk)亦于3月初提价10%。国内方面,长江存储旗下品牌致态计划于4月上调渠道提货价,涨幅或超10%,显示国产厂商正通过价格策略应对供需变化。

行业周期拐点确立

存储行业自2024年以来的产能调整逐步显效,叠加AI服务器、智能终端等需求增长,供需关系持续改善。美光等厂商的提价行为验证了库存去化接近尾声,行业进入主动补库阶段。方正证券指出,半导体板块盈利周期已现触底迹象,Wind一致预期显示,2025-2026年存储相关企业营收与净利润增速有望回升至30%以上,行业景气度上行趋势明确。

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中国闪存市场数据显示,长江存储、兆易创新等企业在NAND与DRAM领域的技术突破逐步缩小与国际差距。上海市近期发布的智算云产业政策明确提出“自主可控算力占比超70%”,为国产存储芯片的应用提供政策支持。中信证券认为,存储国产化进程将受益于本土数据中心与AI算力需求,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算力建设: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自主可控成核心命题

政策加码明确目标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的《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智算云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智算规模达200EFLOPS(其中自主可控占比超70%)。运营商层面,中国移动计划2025年算力领域投资373亿元,占资本开支比例升至25%;中国电信、联通算力资本开支同比增速预计达22%、28%。国泰君安测算,仅上海市2027年算力芯片需求将达62.5万张,国产算力芯片渗透率提升空间显著。

算力租赁行业资金门槛凸显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中等规模数据中心前期投入达10-15亿元,年运维成本约1.5-2亿元。界面新闻分析指出,具备发债能力的企业在融资成本与规模上更具优势。例如,润泽科技通过发行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2.56%)支撑505亿元智算中心项目,而部分中小企业因融资渠道受限,业务扩张面临瓶颈。蓝耘科技近期披露的37亿元算力服务合同虽引发市场关注,但其2023年营收仅4.09亿元,合同履约能力存疑,反映行业分化加剧。

长期需求与短期挑战并存

尽管美国算力投资过热引发市场担忧,但国内智算中心建设仍处窗口期。国元证券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复苏规模将达6280亿美元,AI相关基础设施需求增速领先。当前国内满足AI训练的万卡集群资源稀缺,运营商与地方政府正通过政策倾斜与资本开支加码填补缺口。西南期货指出,算力租赁行业需平衡技术、资金与运营能力,具备低成本融资优势的企业将主导市场竞争格局。

本文源自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