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深一度|35万浙江人在渝创办5万家经营主体 累计投资总额超6000亿元 纳税600亿元
黔江中塘镇兴泉社区,暮春一场小雨后,上万亩连片的猕猴桃显得愈加郁郁葱葱。
种植这片猕猴桃的,是来自浙江兰溪的洪忠进。在黔江,他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创办的三磊集团,从水泥建材到现代农业,从地产开发再到年产5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化制造项目,20多年来,累计在渝投资50亿元。
洪忠进,是35万浙江人在重庆投资兴业的缩影。重庆市浙江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目前,在渝浙江人创办各类企业和工商户约5万家,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约4000家,涉及100多个行业,累计投资总额超6000亿元,累计纳税600亿元。
解放碑处处可见浙江人身影
1997年6月,重庆直辖。习惯于走南闯北的浙江人“坐不住”了。
随着主城区快速扩张、人口规模激增,重庆自身就有庞大的市场。同时,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辐射四川、贵州、云南等,堪称西南市场的商业支点。另一方面,以小商品批发、专业市场运营等轻资产模式快速占领市场,浙江商人这种打法,也恰好契合重庆直辖初期商贸业低门槛、高增长的特点。
浙江商人“闯”重庆,由此开始了。
储建根便是其中一员。重庆直辖这一年,他辞去广州的公职下海,第一站就选在了重庆。压上所有身家,储建根创立了重庆首家专业灯饰卖场——南坪灯饰广场。
彼时的重庆,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凭借先入为主的市场地位,南坪灯饰广场供需两旺,一时风头无两。抢抓机遇扩大产品种类,2004年,储建根将灯饰卖场转型为综合性家居建材卖场,并创立“建玛特”品牌。
到2016年,家居建材行业的电商时代“雷声滚滚”,紧跟时代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当年底,建玛特全面转型互联网,开启O2O家居商场新模式和家居新零售变革。如今,储建根已实现从设计到施工、从装修到维修的全产业链平台。
储建根,只是直辖之初浙商勇闯重庆商贸业的一个样本。今天,在重庆商业最发达的解放碑地区,处处可见浙商的身影。
罗汉寺片区,刚刚完成改造的泛华大厦旧貌换新颜,目前已经完成主体招商。这一项目,由浙商陈勇投资建设,投资总额逾15亿元;离解放碑碑体数十米的地方,有浙商叶定坎创立的千叶眼镜旗舰店;在千叶眼镜同一幢大楼内,有浙商陈成宽创建的诚泰通信总部;不远处的新世纪和重百商场中,浙商林良快创立的小林寝饰,以及吴松谦创立和代理的各大男装品牌同样醒目。
抱团“闯”重庆,浙商留下了一段佳话。直辖前后,叶定坎、陈成宽、林良快三人一起来重庆发展,最初大家做的都是商贸,后来又一起做眼镜生意。为了避免同业竞争,三人商定各自选择不同赛道。于是,陈成宽放弃已走上正轨的眼镜生意,改而进军通讯产业;叶定坎则坚持从事眼镜产业;林良快最终选择了被服产业。
深耕制造业动辄投资上百亿元
从商贸业起家,越来越多的浙商在重庆扎下根来,在做大做强既有产业的同时,又积极开拓新赛道。重庆蔚为大观的制造业,以及由此滋生的对上下游配套产业的旺盛需求,为浙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浙江永康人胡艾滔,便是从商贸业转战制造业的浙商代表。做了多年有色金属商贸的他,在被誉为“中国摩托车之都”的重庆,发现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摩托车行业,摩托车发动机、变速箱等需要的铝合金成了紧俏之物。
抓住机会,胡艾滔依托重庆市江北区物资回收公司,建立起再生铝合金生产加工车间。他成立的重庆剑涛铝业有限公司,是重庆本土首批再生铝生产加工企业。此后,胡艾滔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引进国内先进的原料预处理、生产、检测、环保设备,他的企业,现已发展成为重庆响当当的再生金属企业。
和胡艾滔一样,浙商邱茂华也对重庆制造业独有情钟。他创立的重庆茂莲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茂莲集团,旗下重庆茂莲机电设备、四川茂莲工程机械设备、重庆鑫信宇交通工程等一众公司,枝繁叶茂。
制造业的上游是材料工业。新材料,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基石。浙江华峰集团在重庆涪陵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其建设的己二腈、己二胺等关键中间体项目,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更为下游的聚酰胺等高端新材料生产提供了核心原料保障。
重仓“押注”重庆制造业另一家代表性浙商企业,是浙江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在涪陵建立了万凯重庆生产基地,年产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凭借其庞大的产能规模、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环保标准,目前已经成为行业新标杆。

▲重庆万凯的汽提塔装置,可降低工艺废水中的COD。(重庆万凯供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渝浙商中,有约30%涉足实体经济。重庆市浙江企业联合会秘书长姜涵介绍,浙商在渝投资制造业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投资规模大,单个项目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显示出对重庆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二是技术含量高,带来的往往是行业内领先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模式,有力推动了重庆产业的升级换代;三是产业链带动性强,许多项目都扮演着“链主”或关键环节的角色,吸引和带动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共同发展。
发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翻开新的历史篇章。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寻找新商机,浙商这次瞄准的,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浙商在渝产业“新势力”的代表。这家企业的创始人郭毅军,来自浙江诸暨,在重庆读大学,毕业后继续在渝攻读硕士。
得力于重庆优良的营商环境,郭毅军成功创业,并凭借一台手术动力装置电动开颅机,拿到了第一笔融资。目前,该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少数覆盖多个微创手术器械细分领域的本土企业之一。产品已进入全国4000余家大中型医院,并出口到拉美、欧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2月28日拍摄的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浙商在渝投资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中,邱红阳创办的三羊马(重庆)物流股份公司,颇为有名。得力于陆海新通道建设带来的巨大机遇,目前,这家企业已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累计实现了近4000个集装箱的多式联运。
另一家代表性的浙商现代服务业企业,是浙商银行重庆分行。搭乘“数字重庆”建设东风,这家银行在数字金融上狠下功夫,其开发的“电费白条”等特色产品,在金融市场独树一帜。截至目前,该银行累计批复授信额度3354亿元,累计投放1028亿元。
在数字经济领域,在渝浙商也斩获颇多。例如,浙江火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九龙坡区设立子公司,目前已全面负责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火石数链)的建设和运营;
浙江丰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重庆沙坪坝区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合作打造“丰数新经济产业园”,开展智慧物流、数字经济、直播电商等领域招商与平台运营。
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汪洋恣肆,浙商在渝传统企业,也通过大数据智能化,积极谋求转型升级。例如,重庆三峡电缆投资建设的5G全连接超级工厂,利用5G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实现精益化生产,将良品率提升了3成以上。

▲ 三峡电缆厂区航拍。记者 何庆渝 摄/视觉重庆
从商贸起步到制造扎根,再到创新引领,浙商在重庆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调整战略、顺势而为的奋斗史。35万在渝浙商,总能踩准重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每一个节点,在服务城市发展中找寻商机,同频共振,谋求双赢。祝愿浙商在渝发展得越来越好。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蔡杨
审核:陈钧
主编:曾立
相关推荐
-
陕煤集团电煤入渝突破1亿吨大关 两地合作迈上新台阶 8月14日,2025年陕渝能源战略合作联席会议在重庆召开。双方围绕能源合作展开深度交流,为区域能源协同发展再添新动力。会议期间,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委员会详细通报了陕煤入渝的总体情况、当前重庆市电煤供需形势,并针对后续合作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陕煤运销集团也全面介绍了当下全国煤炭供需形势以及2025年
实时讯息 08-14
-
德惠市大房身镇 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德惠市大房身镇以“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为目标,坚持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升级双向发力,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房身镇吉旦沟村是德惠市有名的富裕村,村里种植大棚黄瓜和西红柿已有近四十年历史。近年来,在镇里的支持下,村里一方面不断拓展大棚种植产业,一方面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如今,村里不仅人富了,
实时讯息 08-14
-
暑运铁路客流高位运行 旅客发送量超6亿人次 来源:经济参考报神州大地,超过16万公里的铁路线上,一列列旅客列车往来穿梭,交织成一幅热热闹闹的“暑运画卷”。2025年铁路暑运自7月1日启动。记者8月12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自7月1日至8月11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6亿人次,达到6.16亿人次,同比增长4.0%,日均发送旅客1
实时讯息 08-13
-
首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陈妤颉女子百米夺冠 8月11日,浙江队选手陈妤颉(前)在冲线后庆祝。首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11日进入第二个比赛日,年少成名的浙江队选手陈妤颉在女子100米比赛中优势明显,以11秒29的成绩夺冠,同时追平了自己去年创造的该项目亚洲少年(U18)最好成绩。当晚比赛中,16岁的陈妤颉先是在半决赛中以11秒62排名首位轻松晋
实时讯息 08-12
-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超2600亿元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超2600亿元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显著 企业经营质效持续改善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工业经济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49.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1.8亿元。这是日前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的。电热水利润增速加快,制造业呈现稳
实时讯息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