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文旅突围背后的“生态密码”

2025-04-16 20:0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吉小平 通讯员 赵明辰 王艺茜

四月的陆浑湖畔,金黄的油菜花海如波浪般起伏,与碧波荡漾的湖水交织成一幅流动的油画。这幅“人水共生”的生态画卷,正是嵩县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注脚。

嵩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95%的国土为山区,森林覆盖率超71%,陆浑湖5万亩水域如一颗明珠镶嵌其中。然而,曾经的粗放发展让这片土地面临生态危机。“十多年前,沿岸违建房众多,村民挣旅游钱却不得其法,真是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苦日子。”4月15日,陆浑镇牛寨村温先生说。

转折始于2015年,嵩县颁布《河南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启动系统性生态修复。

治水护源:建成53公里环湖污水管网,设立12个水质监测站,退耕还林1000公顷,恢复湿地植被1140亩;

护鸟家园:安装2800米护鸟围栏和300个界桩,中华秋沙鸭、红腹锦鸡等珍稀鸟类种群数量翻倍;

绿意重生:建成陆浑生态园等433公顷森林公园,湿地鸟类从186种增至273种,水质稳定达Ⅰ—Ⅱ类标准。

生态变现:绿水青山激活“美丽经济”。

生态修复的红利,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在陆浑镇牛寨村,废弃厂房变身“知木茶饮”,游客在百年核桃树下品茗打卡;岗上村的石花花抓住机遇,清明假期靠小吃摊收入6000元,“比过去种地强十倍”;90后店员小高返乡经营“陆浑小鲜湾”,樱花特饮和露营帐篷吸引年轻人纷至沓来。

据了解,2024年嵩县接待游客超1300万人次、旅游收入破50亿元,生态岗位带动近千名村民就业。农民人均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居洛阳市第一。

生态旅游不仅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更重塑了乡村面貌——垃圾分类积分制、民宿环保评级等创新举措,让“守护绿水青山”成为全民共识。

站在陆浑湖观鸟台远眺,水天相接处,白鹭群正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嵩县县委书记辛俊峰道出未来规划:“我们将推进环湖生态廊道建设,发展湿地研学、自然教育,让生态价值持续释放。”

正如牛寨村民赵师傅在自家果园所说:“过去砍树卖钱,现在护林养鸟,钱袋子更鼓了,心也更踏实了。”当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绿水青山便是永不褪色的金山银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