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重走西北角|“农民”教授孙万仓:油菜北上 一路花开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陈世赟 宋芳科 张慧雅 余守萱 黄龙
谁说荒凉的土地开不出美丽的花朵?
在甘肃大地上,油菜种植正在向北而行一路花开。
它们是熬过寒冬的冬油菜。
将冬油菜种植不断推向高纬度的专家就是甘肃农业大学教授、甘肃省科技工程获得者孙万仓。
春天是北方冬油菜返青的关键时期,位于兰州秦王川盆地黄茨滩村的试验田里,孙万仓正在查看越冬油菜长势。
“要是油菜冻死了,我晚上都睡不着觉。”孙万仓说道。
孙万仓的这片试验田在秦王川风口上,特别是冬季寒风呼啸,温度最低降至零下28℃。而且这里一年四季干旱,还是不折不扣的盐碱地,就连爱种地的农民都绕着走,却成了孙教授眼中的科研宝地。
“苦寒、干旱、盐碱,越是严酷环境越能检验冬油菜的抗逆性。”孙万仓如是说,他又何尝不是一株在艰苦环境下扎根的冬油菜。

在试验田忙了一上午,孙万仓决定下田休息一会,他们的办公区域就在油菜田中间,是一座两层小楼。不过和城市的办公楼相比这里条件简陋没有暖气。平时为了取暖,大家在一楼的一间办公室生起炉子,长年累月已经熏的黑乎乎。
“这个猫真是馋死了,见了我就摇尾巴要吃的。”孙万仓下地回屋,先迎上来的是长期在基地“讨生活”的奶牛猫。面对猫咪的欢迎,孙万仓赶紧抱抱、摸摸,然后熟练地透炉子烧水。
中午,学生们还在烤箱里烤了土豆,倒上一杯茶,靠在椅子上吃土豆,孙万仓享受着惬意时光,他就像下地干活回来的农民一样,满足而质朴。
别看这二层小楼不起眼,可是你到门口看,甘肃省油菜技术中心、国家油菜产业体系北方寒旱区冬油菜育种岗位科学家研究基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西北寒旱区超强抗寒冬油菜原原种扩繁基地、甘肃农业大学油菜遗传育种实验室,这每一块牌子都来头不小,只是它们都挂在了田间地头,这也注定了孙万仓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田里忙活,所以他看上去更像刚下地回来的农民。

孙万仓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的学术生涯前半程研究春油菜,后半程转入当时尚无人问津的冬油菜北移领域。
“在我们甘肃,乃至整个北方,像我们试验基地这样土壤贫瘠、自然环境恶劣的土地还有很多,你播种越冬油菜,它冻死了,你播种春油菜,遇上春旱种不下去,就算出苗,遇到旱情,抵抗力不行产量也低,所以我们当时要搞冬油菜北移,就是希望油菜能一路北上,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带来经济效益的双重作物。”孙万仓解释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初衷。
在我国,冬、春油菜播种主要是南方区域,到甘肃天水、陕西汉中等地一过,由于冬季漫长寒冷,冬油菜难以越冬,越往北,越冬难度越大,几乎到了“全军覆没”的程度,可事实上这些地方更需要冬油菜北移来解决油菜种植难题。
“我国多年积累的数据显示,冬油菜播种在北纬35°线以内,但我国北方耕地有5.5亿亩,其中冬季闲置耕地就有3.2亿亩,这些如果有效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孙万仓说道。
在冬油菜北上之前,冬小麦早已北上,在寒冷的北方越冬积蓄能量,同时覆盖了裸露的土地,减少沙尘流动。如果冬油菜北上,植株更大,覆盖效果更好,带来的生态效益不言而喻。

没有资料借鉴,没有前路模仿,孙万仓毅然踏上冬油菜北上的研究之路。
孙万仓说,那些年,他最纠结的是春天,如果越冬的油菜冻死了,就说明试验失败了。对于油菜育种来说,没有捷径可言,冬油菜的成长期要290多天,一个抗寒品种选育下来至少8到10年,一个步骤出错,时间继续拖延。
2005年至2007年,孙万仓的冬油菜苗遍布了天水、庆阳、酒泉等地的19个试验点。2007年至2009年,孙万仓逐渐把试验田开拓到了新疆、青海、宁夏等地。2009年后,又拓展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
一路向北,科研花开,2008年,孙万仓团队成功培育出抗零下32℃极端低温的“陇油6号”,将我国冬油菜适种范围向北推进了13个纬度。
“相对春油菜,冬油菜产量高、品质好,特别是经过冬季蛰伏根系发达抗旱性能提升,在北方更稳产。”孙万仓从专业角度分析冬油菜的优势。
他的研究让冬油菜一路北上梦想成功,适种区域拓展到新疆阿勒泰、黑龙江绕河,但孙万仓的科研脚步并未停止。
最近几年,孙万仓一直在选育抗寒、抗旱还要抗盐碱的冬油菜新品种。对于我国北方来说,这种地貌环境非常广阔,生态更脆弱,更需要治理。比如甘肃张掖、白银景泰等地的盐碱地,就结合了寒旱苦咸的特点,如果给这些土地选育出适种冬油菜,不仅能帮助农民增收,还能有效防治沙尘。

“你看,这株油菜返青了,周边都是盐碱渍,长势还不错。”在试验田,孙万仓又找到了一株宝贝。这也是孙万仓今年68岁,依然舍不得土地,甘愿当个老农民的乐趣和惊喜。
孙万仓表示,这些年他们团队已经选育出抗寒旱、抗盐碱、抗逆性强的冬油菜新品种。同时,他们还要选育高油分、低芥酸的冬油菜品种,让油菜出油更多,口感更好。现在他身体很好,下地干活就是锻炼,所以他要趁着还年轻继续选育优良的油菜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孙万仓团队又有新的冬油菜品种要登记,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广泛认可,扎根陇原乡间40余载,他践行了农业科学家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誓言,赢得了业界尊重,2020年,孙万仓荣获甘肃科技最好荣誉——甘肃省科技功臣奖。
“以您的成就,有没有想过去条件更好的地方?”
“哪里有秦王川盆地试验基地条件好,大风口、寒旱气候、盐碱地,冬天又冷又漫长,能选育出的冬油菜都是千锤百炼,经得起严酷环境考验。”孙万仓坦言,西北有他的事业,挖也挖不走。冬油菜的选育本身就在贫瘠环境下进行,绝对不是开在温室里的花朵。
对于青年一代,孙万仓也语重心长,西部天地广阔,只要有合适发展的事业就留下来,用心用情,终将结出最美的花朵。就像冬油菜北上,一路花开。

相关推荐
-
2025年甘肃省成人高校招生工作通知 2025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以下简称成人高考)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规范管理
实时讯息 08-30
-
网络中国节·七夕|情书万里 皆在壁画间 来源:中国甘肃网#网络中国节·七夕#
实时讯息 08-29
-
新台风即将生成!雨雨雨 将抵无锡 昨天下午2时南海热带低压生成可能在29日下午发展为今年第14号台风“蓝湖”未来它将呈西北行路径或掠过我国海南岛登陆越南沿海无论该热带低压强度如何是否登陆我国它都将给华南沿海带来持续性台风雨不过目前来看南海热带低压对无锡无直接影响不过无锡雨雨雨要来了!30—31日全省自北向南有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坏消息
实时讯息 08-29
-
【小陇画报·404期】913公里 黄河甘肃段到底有多美!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5464公里。在甘肃,母亲河像一条丝带,穿越甘南、临夏,经过兰州、白银,浩荡奔涌913公里,在陇原大地挥洒出一幅写意的绚丽画卷。 滔滔黄河从青藏高原一路走来,犹如一条昂首巨龙,流进玛曲后拐了一个大弯,一路奔腾,形成了“天下黄河九曲十八弯”之首的壮丽景观。一座始建
实时讯息 08-28
-
人民日报聚焦山东滨州:科技赋能、全链增值,小麦“变身”600多种产品 科技赋能、全链增值,山东滨州——小麦“变身”600多种产品本报记者 李 波 李 蕊近日,记者在山东省滨州市采访时发现,从田间“出发”的一粒小麦,“走过”加工流水线,能“变身”600多种产品。这个故事,从一片曾经荒芜的盐碱地开始,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全链增值、反哺土地的路径。从“一粒种”到“万亩田”—
实时讯息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