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垦企业多措并举打造“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条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钰
4月7日,儋州市光村镇,海南农垦西联农场公司(以下简称海垦西联)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里,一条“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条初见雏形:精密的数据从榴莲蜜的种植、采摘、分拣、电商各个环节飞速流动,汇集到服务中心的智慧大屏上,成为一张张可视化的图表。
这并非孤例,当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变得触手可及,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发生——
田头寻“新”,农业科技创新迸发了巨大产能:在茶叶制作、生猪养殖、鸡蛋生产等海南农垦各大领域现代化生产园区里,智能化、数字化设备不断带来变革惊喜;
一路谋“新”,新质生产力的答案还藏在海南农垦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中:全链建设、垦地产业融合等新思路下,一大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条纷纷落地生根……
广袤田野间,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徐徐铺陈。海南农垦各企业以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线,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用现代生产要素重组传统农耕基因,让山乡沃野焕发生机。
新设备
全方位监管
儋州市光村镇,海垦西联新盈1130亩榴莲蜜基地里,小树苗迎风招展,林段间凤梨齐整扎根,一望无际的春耕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走入基地,“站岗”的机器“哨兵”一丝不苟,一刻不停地监测着天气、湿度、温度等信息。
“田里安装了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为我们照料作物提供依据。”海垦西联工程建设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李中发介绍,田间安装了小型气象站等各类传感器,可以第一时间监控田间温度、湿度、光照、虫情和土壤酸碱度等信息,并汇总到大数据平台进行剖析。
“就如同给农业生产装上‘智能眼睛’和‘数字大脑’,有一位大数据‘数字军师’,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分析和指导。”李中发表示,“数字军师”能“感知”作物是“渴了”“热了”“冷了”还是“病了”,管护人员就可以针对不同环境、不同作物,开展植保、采摘、巡检等作业。
但尝试不仅于此。以往,当海量农业数据被采集后,如何对其进行解读,并用于农业生产,是困扰许多使用者的一大难题。信息采集后,还需要专业技术队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如何结合温度、雨水变化调控生产等。
为破解这一症结,海垦西联建设集成化的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专业技术队伍,能够依托“数字军事”事无巨细的记录,从海量的大数据中抽丝剥茧,结合种养经验加以分析,制定管护标准,持续带动农户发展标准化种植,进一步探索打造海南农垦的“智慧农业2.0”版本。
新模式
全流程赋能
丰收未至,丰产先谋。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当下,对于企业而言,“智慧农业”更多了一层意义——以数字化生态的构建,倒逼企业对生产流程、产业布局进行全方位革新。
以“前置思维”做好产业规划,海垦西联以“3162工程”为主线,探索以“智慧农业”赋能产业全链条。 “3162工程”即建设三大基地和一个大数据平台,开展生产标准化、产品营销、品牌建设、农产品加工等六大行动计划和建设专业技术与专业销售两支队伍,借助海南自贸港优势发展热带果蔬加工、贸易等,致力于打造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与农旅结合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链条,推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在此过程中,将产业链上下游的科研机构、企业、农户等纳入这一集成的大数据平台。”海垦西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农业”并非局限于种植端口,而是聚焦种植、加工、销售等农业环节,打造出囊括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骨架。最终,通过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农业生产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地串联起来。
“例如,我们将记录榴莲蜜生长全流程数据,并依托二维码,实现消费者在购买端的全流程溯源。”海垦西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消费者只需扫一扫海垦西联榴莲蜜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便可全程追溯产品,精准定位它的种植信息、批次、数量、生产线、检测结果等众多信息,为品牌增值赋能。
新愿景
全体系推广
“海南农垦旗下产业众多,涉及领域广泛,我们在以数字化技术应用推进产业转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搭建数智结合的应用平台。”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集团持续推动旗下天然橡胶、南繁育种、热作农林、畜禽海产等各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
近年来,随着“数字海垦”的不断推进,海垦集团以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热带作物、草畜养殖等产业作为试点,通过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赋能传统产业,相继打造了龙江农场公司白沙红心橙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红明智慧荔枝种植基地、海垦畜牧集团红华10万头智能化仔猪场、神泉芒果智慧种植基地等应用场景。
从大田到大棚,从种植到养殖,5G、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海南农垦企业仍在快马加鞭,根据发展实际和产业需求,加快智慧农业全链条布局,逐步让管理更智慧、生产更精准、增产更增收的目标成为现实。
春风起,万物生。在科技创新驱动下,新质生产力在厚重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催生的不只是稻浪翻涌的丰收图景,更是农业提质升级的美好愿景。
(海南日报那大4月7日电)
相关推荐
-
呼和浩特 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双绿跃迁” 绿色草原孕育优势产业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气候优势大力发展以乳业、草种业为核心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在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中展现首府担当呼和浩特市围绕千亿级乳业百亿级玉米、肉类十亿级草业、马铃薯杂粮油料、都市农业7条产业链近三年来实施重点项目
实时讯息 04-16
-
烟台大学莱山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 通讯员 牟健慧4月14日上午,烟台大学与莱山区政府联合举办“校地融合 创新发展”系列活动,双方签署深化校地合作备忘录,并为“烟台大学莱山创新发展研究院”揭牌。根据合作协议,2025年,双方将共同推进六大重点合作项目,内容涵盖建设研究院、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引育高层次人才、共
实时讯息 04-16
-
外资企业紧抓海南自贸港机遇:封关之年布局未来 中新社海口4月15日电 (记者王子谦)“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对奢侈品行业是巨大利好,我们该好好拥抱这个机会。”奢侈品旅游零售商DFS迪斐世中国区总裁刘行淑15日告诉记者,海南自贸港封关将为国际精品行业提供更大平台,“企业布局海南,就是布局未来。”连日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投资中国·2025
实时讯息 04-15
-
从影像服务到数据石油,一脉阳光打造医疗AI“水电煤” 图源:视觉中国近日,国内医学影像龙头企业一脉阳光(02522.HK)动作频频。其首批医学影像标注数据集“CT胸部病变标注数据”成功上架上海数据交易所,孵化的AI影像公司影禾医脉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作为传统医学影像服务商,一脉阳光布局AI下的是一盘怎样的棋?在AI时代的未来,数据将成为智能医疗时代“水
实时讯息 04-15
-
双汇以数字化为翼 驱动管理与业务双提升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面对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中国肉类行业龙头企业双汇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实现管理提质和业务增效。与飞书联手,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篇章双汇在全国18
实时讯息 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