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小切口”改革 激活社会救助“加速度”

2025-04-03 16:02:00

“乡上干部到我家里来,让我填了个表,没几天救助资金就到账了。这下娃娃他妈这次化疗有钱了!”谈及此事,灵台县龙门乡民乐村村民李有明满是感激。这笔快速到账的救助金,恰似冬日里的暖阳,穿透阴霾,照进了这个因妻子重病而陷入困境的家庭。

2024年,李有明的妻子因身体不适,辗转多地求医,最终确诊为乳腺癌。手术费和化疗费如两座沉重的大山,压得这个以务农为生的家庭苦不堪言。关键时刻,龙门乡民政干部迅速响应,依托“一次申请、分层分类救助”机制,快速为他家办理低保,并发放了12912元临时救助金。与此同时,县民政局积极作为,主动协调,将数据共享至妇联、医保等部门,成功为其争取到全国低收入人口妇女“两癌”医疗救助资金,及时化解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开展‘小切口’改革,就是要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以具体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县民政局副局长王小刚掷地有声的说到。

同样在这场改革中受益的,还有灵台县梁原乡马家沟村的马明明一家。今年,家庭主要劳动力遭遇车祸,这一突发变故立刻引起乡村两级的关注。在审核临时救助时,民政工作人员仔细梳理该户情况,发现其因孩子上学、老人残疾,刚性支出较大,完全符合低保边缘家庭条件。于是,借助“一次申请、数据跑腿”的创新模式,为他们分层分类落实了重度残疾“单人保”、临时救助和教育资助等多项政策,帮助这个家庭缓解了经济压力。

一直以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都是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量的关键。灵台县民政局直面传统救助模式重复申报、流程冗长的痛点,科学谋划,全面推进社会救助领域“小切口”改革。通过组织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培训、业务骨干现场指导,在全县13个乡镇和城市社区全面推行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一表联办”。如今,困难群众只需一次申请、一次入户、一次核对,就能快速精准核算家庭经济状况,匹配到最适合的救助政策。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优化了救助流程,将救助等待期大幅缩短,还切实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真正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改革带来的便利,灵台县民政局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在各乡镇集市、社区服务中心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设置宣传点,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手册,详细介绍“一表联办”流程和各项救助政策;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政策解读短视频,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政策变得更加易于理解。此外,还邀请受益群众分享亲身经历,以真实案例传递政策温度,使政策宣传更加深入人心。

“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自改革启动以来,全县精准识别认定低保179户366人,认定低保边缘家庭42户,纳入特困供养22户22人,给予临时救助663户2069人,推送落实教育资助1181人,认定因病致贫医疗救助150户540人,累计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2839.66万元。

从“多头申请”到“一表联办”,从“单一救助”到“综合赋能”,灵台县民政局以“小切口”改革为有力抓手,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实现“大提升”,让政策的温暖精准抵达每一位困难群众的心头,持续擦亮了“民政为民”的服务品牌,书写了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的暖心篇章 。

通讯员 熊 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