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文明实践点亮万家温情

2025-04-11 12:24:00

春日的晨光洒在林西县城南街道的街巷间,身着“林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早已忙碌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从为独居老人修剪银发的“七公里义剪”,到每月定点义诊的“医路守护”,从退役军人组成的爱心车队到老旧小区里安装扶手的暖心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的志愿服务力量如同涓涓细流,浸润着居民生活的点滴。

健康关怀是城南街道志愿服务的“重头戏”。走进铜都社区中昊雅居小区新落成的“养生馆”里,76岁的曹贵春老人正体验着中医理疗服务,她感慨道:“以前腰疼得厉害,去趟医院得折腾大半天,现在家门口就有专家按摩,还能学保健操,这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坦!”这座由社区与专业养生团队联合打造的健康驿站,集康复医疗、健康教学于一体,不仅为老年人提供理疗服务,还定期邀请县中蒙医院的专家坐诊,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而在东山生态家园社区,每月16日的义诊活动已成为居民们最期待的日子。71岁的社区居民康仪一边测量血压一边笑着说:“这些医生比自家孩子还贴心,血压、血糖都帮着记在本子上,连吃药时间都提醒得清清楚楚。”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医疗关怀上,更融入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在林西县蒲公英志愿者协会的“雷锋故事会”上,剪刀与红纸翻飞间,志愿者们正手把手教孩子们剪纸艺术,一幅幅雷锋肖像在稚嫩的手中逐渐成形。“要让娃娃们知道,雷锋不是课本里的画像,而是身边实实在在的温暖。”协会负责人李为民如是说。这份传承的力量,让“七公里义剪”项目持续四年未曾间断,志愿者们带着工具包走街串巷,累计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理发服务超2000人次。而在去年高考期间,由城南街道退役军人组成的“老兵车队”冒雨接送32名考生奔赴考场,退伍军人姜宇恒回忆道:“有个孩子忘带准考证,我们鸣着警笛带他回家取,路上其他车辆主动让道,那一刻觉得整座城都在护航青春。”这些细微处的改变,正是城南街道以文明实践为笔,在寻常巷陌间绘就的文明图景。

以党建引领为纽带,城南街道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志愿服务网络。街道党工委创新推出的《“情暖城南”志愿服务队管理机制》,将23支社区志愿队伍纳入统一管理体系,通过积分兑换、星级评定等激励方式,让400余名常态化注册志愿者找到归属感。在红星社区,由幼儿教师带头的“向日葵”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每周为社区儿童开设绘画课堂;在学府社区,由“五老”人员组成的“银龄讲师团”定期举办反诈骗讲座,用乡音土话把法律知识说得明明白白。正如街道党工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杨立行所言:“文明实践不是一阵风,而要成为扎根基层的常青树。”如今,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微心愿·微建议”墙上,记录着272个已实现的邻里互助故事——从帮忙代购药品到辅导孩子功课,琐碎的需求在这里得到温柔回应。

漫步城南街道,文明新风与市井烟火交织成独特风景。早市摊主们自觉维护摊位周边的卫生,商户玻璃上的志愿服务标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社区广场上,居民们用参与环境清扫积累的积分兑换绿植,让阳台上的盆栽成为文明行为的生动注脚。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让68岁的老年公寓小区居民王子成深有感触:“现在大伙儿抢着报名,连我家小孙子都抢着当‘环保小卫士’。”

从“被服务者”变身“服务提供者”,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林西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正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当春日的暖阳掠过志愿者胸前的党徽,照在老人舒展的笑脸上,映在孩子们高举的剪纸作品上,这座小城的文明之光,已然点亮了比星辰更璀璨的人心。(杨玉婷、吴鑫)

来源:赤峰市林西县委宣传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