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体猪”研究者未来还有哪些工作?

2025-04-02 19:45:0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器官移植总数不及总体需求的10%,器官移植等待者远远多于可供移植的器官。有数据显示,我国器官移植供需比为1:8.36,即平均8.36个人只有1个人能够获得器官,捐献器官供需矛盾依然严峻。据悉,我国有近4亿肝病患者,700多万肝硬化患者,同时,每年新增30-50万肝衰竭患者。对于肝衰竭,肝移植是唯一有效根治方式。现实中,很多人因等不到人类供肝而失去生命。
  本次异种肝脏移植手术的供体来源于一只六基因编辑供体猪。据中科奥格创始人、董事长潘登科博士介绍,它的基因中敲除了三种猪对人的主要异种抗原,转入了两种补体调节蛋白及一种凝血调节蛋白,其中敲除抗原、转入补体调节蛋白是为了抑制“猪器官”进入人体后发生的排斥反应,转入凝血调节蛋白则是为了防止血栓的形成。此前该类型猪只已开展猪到猴的肝脏移植及猪到人的肾脏移植亚临床研究,均验证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早年,潘登科团队在和其他科研团队合作探索异种器官移植研究时多采用改造了四个或五个基因的供体猪,而在2023年、2024年,六基因编辑猪也逐渐投用到了他们的实验性手术中。潘登科表示,该类供体猪相比五基因编辑猪多了一个人类基因,在人体上的表现更好。
  “预计在未来的一两年,我们还会研发出改造了八个基因的供体猪。”谈到未来,潘登科说道。当下其团队在补体调节蛋白、凝血调节蛋白相关基因方面已作出了多种尝试,培育了不同类型的基因编辑猪,并确认了一些保护效果较好的转基因策略,因此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将这些理想的基因改造方法呈现在同一只供体猪上。
  除了进一步优化供体猪的基因,潘登科表示团队在2025年还将针对不同的器官,开展高适配性供体猪的研究。他解释,对于不同的器官,在异种移植中引发的排斥反应的关键原因有时是不大一样的,“比如肾脏和心脏,这类器官相对比较相似,(移植时)可以共用一些基因编辑供体猪。而肝脏则很不同。”而针对不同的器官培育出特定基因组合的供体猪,能使异种器官移植手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据封面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