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双肺全白,抢救12天才脱离危险!医生提醒:很像感冒,千万别硬扛
2025-04-19 20:11:00
近期
广东惠州一名中年女性
因持续高热、气喘被紧急送医
双肺全白,生命危在旦夕
经过12天的抢救才脱离危险
而这一切
竟与家中的鹦鹉有关
经医院证实
这场疾病的元凶是“鹦鹉热”

无独有偶
武汉市民陈女士4月初出现不适
以为是感冒
自行服用消炎药、抗病毒药
一周后体温还是居高不下
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医院就诊
被确诊患上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医生判断
这可能与其不当处置乌鸡有关
加上陈女士有10年糖尿病史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
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增加了感染机会

医生在为患者查房。通讯员周珊 摄
“我还以为是感冒没想到竟是买了只活乌鸡感染上‘鹦鹉热’。”4月15日,各项炎症指标恢复正常,肺部病灶明显吸收的陈女士康复出院。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鹦鹉玩赏、喂养者,故命名为“鹦鹉热”,后来发现几乎所有类型的鸟类及鸡、鸭等家禽都可感染鹦鹉热衣原体。
注意区分!早期症状类似感冒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紫锰提醒,“鹦鹉热”早期症状类似感冒,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1~2周。
最常引起肺炎,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头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影像示例。图源:江苏省人民医院
相比于一般细菌引起的肺炎,“鹦鹉热”常伴有各种各样的肺外表现,如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精神状态改变)、消化道症状(呕吐、腹痛,肝功能异常)。
部分病例可致重症肺炎,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发热别硬扛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倩提醒:
- “鹦鹉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不能获得持久免疫,容易复发及再次感染。
- 在接触鸟类或禽类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上手套及外科口罩等。
- 接触鸟类排泄物及分泌物后,要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彻底洗手。
- 若不慎被鸟类挠伤,要及时消毒清洁伤口,必要时就医;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若接触禽类后发热,应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暴露史。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惠州疾控、央视新闻客户端、深圳卫健委、新闻晨报
相关推荐
-
女子双肺全白,抢救12天才脱离危险!医生提醒:很像感冒,千万别硬扛 近期广东惠州一名中年女性因持续高热、气喘被紧急送医双肺全白,生命危在旦夕经过12天的抢救才脱离危险而这一切竟与家中的鹦鹉有关经医院证实这场疾病的元凶是“鹦鹉热”无独有偶武汉市民陈女士4月初出现不适以为是感冒自行服用消炎药、抗病毒药一周后体温还是居高不下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医院就诊被确诊患上鹦鹉热衣原体肺
实时讯息 04-19
-
“具有强烈毒性”,母子双双进ICU抢救!一定要听劝:路边的不要买,更不要吃 近日,一对母子因误服自行购买的中药煲汤,出现严重中毒症状,被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入院。面对命悬一线的危急情况,科室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P-CVVH)”的方法展开救治,帮助他们成功“解毒”,最终转危为安。路边中药致中毒,母子紧急入院抢救据了解,
实时讯息 04-19
-
四川纳溪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吸引摄影爱好者“拍鸟” 4月18日,众多摄影爱好者到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白节镇、长江湿地公园等地拍鸟。据了解,纳溪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7%,观察到的鸟类有250余种,品种有苍鹭、白鹭、戴胜等一系列国家重点鸟类。近年来,纳溪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对生物的多样性和野生鸟类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吴汶丞 摄红嘴蓝雀。 吴汶丞
实时讯息 04-19
-
为什么有人发现癌症后,一治疗就很快去世?医生终于不再隐瞒 在生活里,咱们可能都听闻过这样令人惋惜的事儿。隔壁老陈,平日里身子骨硬朗得很,连个小感冒都很少找上门,平时也很少往医院跑。可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命运却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检查结果显示他竟然患了癌症。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垮了老陈和他的家人,大家都被吓得不知所措。在大家的认知里,如今医学
实时讯息 04-18
-
苏州:3小时生死救援托起生命希望 “今天特意带孩子来感谢救命恩人!”近日,康复出院的9岁溺水儿童航航在父母陪同下,将一面印有“医术精湛诊顽疾,医德高尚扬美名”的锦旗,送到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科医护人员手中。这面锦旗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3小时生死救援。患儿一家人为医护团队送上锦旗。医院供图两个月前,一名9岁溺水儿
实时讯息 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