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枣园镇: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2025-05-12 17:41:00

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谭亚廷 李晓宁

在南阳市镇平县枣园镇,一场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正在田间地头生动上演。近年来,枣园镇立足自身实际,聚焦烟叶、艾草、小麦、蔬菜四大产业,通过党建引领、科技赋能、服务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富民强村”的发展路径。

枣园镇是镇平县烟叶产业的“排头兵”。该镇19个村通过“党支部+村农业合作社+大户”的合作模式,成立烟叶生产合作社,整合资金、技术、土地资源,植烟面积达3500亩,年预计烟税收入38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40万元。 为提升烟叶品质,枣园镇强化科技支撑,邀请农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机械化作业和科学管理,覆盖育苗、移栽、烘烤全流程。同时,政府每年积极进行烟田道路整修、机井配套等基础设施提升,助力烟叶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烟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还带动了10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形成“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赚薪金、入股分股金”的多元增收模式。

枣园镇依托艾草资源,打造了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全镇艾草种植面积近3000亩,引进艾铭源、顺涛艾业等企业,建成提绒车间、卷条车间,生产艾条、艾灸贴等产品1万余箱,年产值近5000万元。艾草产业还带动了“家门口就业”:100余名村民在加工车间务工,月均收入近3000元;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蒋刘洼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10万元。下一步,枣园镇计划延伸产业链,推动艾草与乡村旅游、电商销售深度融合,开发文创产品,进一步擦亮“宛艾”品牌。

作为传统粮食主产区,枣园镇坚持“藏粮于技”,在周岗、大王庙等村建设小麦玉米示范田,推广优质良种和科学种植技术,实现两季粮食亩产2500斤。

为保障粮食安全,该镇财政所联合农技站推出“特色种植风险共担基金”,引导农户优化种植结构;争取多方资金建设粮食仓储项目,完善产后服务链,确保“颗粒归仓”。为保障产后服务,枣园镇协调多方资金建设粮食仓储项目,完善烘干、储存设施,确保“颗粒归仓”。辛营村还探索“烟麦轮作”模式,在烟叶收获后种植小麦,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稳定粮食产量。

蔬菜产业是枣园镇探索“订单农业”的典型。该镇辛营村通过整合资金200万元,建成20座自动化灌溉蔬菜大棚,种植辣椒、黄瓜等高附加值作物,年订单覆盖周边县市商超,带动30余户村民务工,人均年增收1.5万元,村集体增收10万元。据悉,辛营村将扩大投资,引入蔬菜脱水烘干技术,拉长延伸产业链条。

针对留守群体,枣园镇创新“车间进庭院”模式,将闲置农房改造为“卫星车间”。该镇蒋刘洼村67岁的王焕银在自家庭院承接针织袜包装,月增收1500元,全镇类似“银发车间”已孵化7个,实现“小庭院”撬动“大经济”。枣园镇的产业发展实践,是基层创新与群众智慧的生动结合。从烟叶的科技化种植到艾草的全产业链延伸,从小麦的高效示范到蔬菜的订单化经营,每一步都紧扣“富民强村”目标。下一步,枣园镇将继续以“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建设为抓手,盘活资源、激发活力,为乡村振兴书写更多“接地气”的生动画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