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发现“禁约碑”:系禁止官员迎送的石碑 应为明万历年间所立,距今400余年

2025-04-24 21:17:00

4月24日,四川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回民村,一块历史石碑禁约碑的发现,引来许多村民瞧新鲜。广元市利州区文管所负责人陈邻溪介绍,所谓禁约碑,是禁止官员迎送的石碑,在整个四川地区十分少见。从石碑上镌刻的字迹和内容来看,应该是明代万历年间所立的禁约碑。此次利州发现的这块禁约碑,是目前广元市发现的唯一一块。

红星新闻记者获悉,禁约碑位于回民村党家沟,此地恰好是明代金牛道主要官道思贤铺所在地。

广元利州发现的“禁约碑”

陈邻溪介绍,虽历经百年风霜,石碑略有残缺,碑文也有些模糊,但字迹依稀可辨。整块石碑高1米、宽0.6米、厚0.07米。碑文标题横排“禁约”,碑文竖排“不许交界迎送”,碑文落款为“万历(二年二月)立”。

“从风化程度看,制作界碑的石材应该是取材于当地岩石,从记载的内容看,这块石碑立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陈邻溪介绍,这块禁约碑,是目前广元市发现的唯一一块,而禁止官员迎送的石碑,甚至在整个四川地区都十分少见。

广元利州发现的“禁约碑”

“这块禁约碑,体现了明代时期‘政府公权’在广元的实际运用,也是古代中国‘刻石纪法’传统的有力见证。”龙潭乡副乡长陶浩介绍,从碑文内容来看,与公元1397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大明律》“凡上司官及使客经过若监察御使、按察司官出巡按治,而所在各衙门官吏出郭迎送者,杖九十。”(《大明律》卷十二,《明会典》卷一百二十九《仪制》“禁止迎送”条)相同。

据介绍,我国刻石申约明禁的历史较为悠久。在唐代以前,刻石申约明禁仍属偶然事例,直到唐宋时期,以刻石立碑的方式颁布诏书、法规、公文,才成为国家权力机构的常用手段,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皇帝御撰诏书碑、官箴石刻、学规碑,以及敕牒碑、公据碑等公文石刻。元代时,圣旨碑、公据碑、执照碑等颇为盛行。到明代,中国古代碑刻法律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传布地方政令公文的官禁碑,在地方法律秩序建构中有特定的功用。

龙潭乡万历年间的禁约碑是针对广元甚至川陕地区有关“迎送”具体领域的专门规定,反映出当时朝廷对官员滥用权力腐败行为的禁止,体现了对权力的约束。

张文良 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编辑 杨珒 责编 冯玲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