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孤独症日】1→4 “孤独咖啡馆”靠什么“续杯”?

2025-04-02 21:01:00

2023年春天,在昆明市北京路,我们遇见了一家特别的咖啡馆——初星咖啡屋,这里的咖啡师大多是“星星的孩子”。小小的咖啡馆,是他们与这个世界温柔对话的窗口。

时隔两年,咖啡馆运营情况如何?“星星的孩子”们书写了怎样的成长故事?我们决定重新走进这家“孤独咖啡馆”。

特殊孩子融入社会的“震缓带”

与昆明众多网红咖啡馆不同,初星咖啡屋安静地伫立在北京路一角。推开不起眼的玻璃门,暖黄的灯光温柔洒落,木纹的桌椅、墙上的画作,瞬间将人带入一个温暖的小世界。

这样的环境,让孤独症孩子多多安全感十足,他在吧台前旁若无人地用各式饮料研究着“新品”。

“姐姐,喝什么?”有客人进店,店员芊芊热情地上前接待,相比多多,同为孤独症的芊芊程度要轻一些。

“一杯星星澳白”“一杯生椰拿铁”。两人迅速分工,研磨、萃取、出杯、清洁……几分钟后,两杯香气四溢的咖啡被送到客人面前。两位妈妈在一旁观察着孩子们,眼中满是温柔。

初星咖啡屋(北京路店)内,大龄孩子们正在专注地做咖啡。

这家咖啡店共有6位店员,除了孤独症外,还有因为各种原因存在智力障碍的大龄孩子。目前,咖啡店由这些特殊孩子的家庭独立运营。

对于家长来说,这里是特殊孩子的“庇护所”,也是他们融入社会的“震缓带”。一个小小的平台,能让更多人看到他们、了解他们,最终支持他们。

而对于特殊孩子而言,这里更像是一个温暖的舞台,他们做咖啡、绘画、手工,享受着创作的过程。

“两年前,多多对声音还很敏感,一有客人就跑出去,显得焦虑不安。”多多妈妈指着窗外回忆,两年间他逐渐脱敏,面对客人也可以心无旁骛做自己的事,情绪也越来越稳定,甚至还可以慢慢独立乘坐公交、地铁。

芊芊的妈妈曾经因为女儿不懂得共情而苦恼,“妈妈摔跤了,她还会觉得好玩笑得前俯后仰”。在咖啡店和同龄人交流的过程中,芊芊妈妈逐渐观察到女儿的变化:不仅不会乱发脾气了,还学会了体恤别人。妈妈生病时她还会暖心地安慰:“妈妈,生病了就好好休息吧。”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足以成为漫长陪伴道路上的一缕阳光,温暖着这些特殊的家庭。

多点开花 全市已开设4家

在初星咖啡屋创始人符欣看来,很多大龄孤独症孩子因为“无处可去”,被迫“圈养在家”,由此带来的首要问题,就是功能退化。

2019年,在符欣的争取下,太和街道经过协调沟通,将和平路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免费提供给孩子们使用,这一场地由中石化昆明石油分公司免费提供。

如今,这里不仅是一家咖啡店,也是特殊孩子学习做咖啡、手工,以及家长们“抱团取暖”的地方。

凤凰社区店大龄特殊孩子正在制作手工艺品

这簇小小的火苗,正悄然改写着一群孩子的人生剧本。“这两年初星咖啡屋从北京路店,延伸至凤凰社区、中心社区、春晖社区总共四个点。”符欣提到,随着初星咖啡馆知名度的提升,也获得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

“有爱心企业给我们捐赠咖啡豆,还有人特地来买我们的咖啡。”多多妈妈介绍,更让她欣慰的是社区的宽容,起初多多面对陌生的环境会烦躁,还曾经砸过东西,社区并没有因为害怕担责而“劝退”多多,或暂停这一项目,而是想方设法汇聚更多资源支持咖啡店的运营。

“孤独咖啡馆”靠什么“续杯”?

尽管初星咖啡屋汇聚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但公益的温度要转化为可持续的生存能力,仍面临着现实的考验。

作为四家初星咖啡屋中的“明星店”,北京路店运营四年来,由于客源少,在场地免费的情况下基本只能实现收支平衡。春晖社区、中心社区店更是门可罗雀。

“目前,我们的场地、水电费都由中石化昆明石油分公司承担,运营咖啡店的家庭只需要负担原料成本,但因为客源少,盈利还比较困难。”多多妈妈算了一笔账,现在店内也展示了孩子们的画作、手工作品,偶尔也能带来一些经济效益。

既要守护“星星的孩子”的成长空间,又要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营体系。在理想与现实的天平上,初星咖啡屋正在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咖啡屋的困境,官渡区太和街道和平路社区居委会主任韩瑞江看在眼里,他深知,这一就业模式要可持续、可复制,提升“造血能力”才是长久之计。

“我们争取到市残联、区残联、区文明办的助残项目及太和街道的服务资源,邀请老师传授非遗技艺,让大龄特殊孩子免费参加培训。”韩瑞江分析,通过开展各项培训小组活动,建立孤独症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实用技能培训、团队协作能力锻炼等融合就业实践,实现孤独症青年、残疾人与社会就业相融合。

韩瑞江还希望通过有效利用场地、举办活动,为初星咖啡屋引入更多客流。组织参观时,他也不忘邀请大家买一杯咖啡,支持咖啡屋的发展。

凤凰社区店大龄特殊孩子制作的手工艺品

从做咖啡、到学扎染、做手工肥皂,随着大龄孩子们掌握了更多技艺,一些精致的文创商品也陆续诞生:画作、手工肥皂、树脂植物装饰品、帆布包……伴随着“嘀”的扫码声,孩子们会因为自己的作品被顾客选中而欢欣雀跃。

在盘龙区鼓楼街道凤凰社区“星空咖啡屋”,最畅销的并不是咖啡,而是手工艺品。手工音乐盒、手绘盘子、掐丝珐琅发簪,这些都是畅销品。店里还曾经创下20分钟销售额破千元的纪录,他们的顾客则是前来开会的企业员工。

“‘初星咖啡屋’只是他们融入社会的媒介,希望将来有更多这样的平台诞生,不一定是咖啡屋,还可以以其他形式。”符欣表示,如果未来还有政府等部门提供免费的场地,这样的点还会继续铺开,探索更多适合他们的就业模式。

这簇名为“初星”的微火,终会在漫长的守望里,找到自己照亮世界的方式。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娄新月 张梅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