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博物馆的流量密码|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让文化传承有年轻的“心跳”
【博物馆故事】
一座深藏于皖南小城的县级博物馆,却吸引了大量参观者,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80万人次,文创销售额达300万元。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位于安徽歙县徽州古城中心,千年徽韵汇聚于此。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把打开徽州文化历史之门的钥匙。
元代科举石刻镌刻着寒门学子的青云志,明代王妃金饰折射出宫廷工艺的璀璨……超3万件馆藏文物中,64件(套)为国家一级文物。
博物馆突破了传统的展陈思维,重构历史叙事逻辑:曲折回廊暗合徽州山水走势,光影装置隐喻徽商经营智慧……每一条游览动线都暗藏玄机。
带给观众可看、可感、可互动的文化体验是博物馆创新的重点。
比如针对“初登第,得意回”石刻,结合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科举传统,通过真人演绎方式重现古代文人高中进士庆祝游街的盛景。
针对部分馆藏经书,开发了数字化互动项目,观众可以亲手“翻阅”千年典籍。通过这种“一物一策”的深度开发使历史文物成为文化传播的“活教材”。
“小而专”的价值阐释、“小而美”的展陈设计、“小而活”的跨界联动。如今,这座县级博物馆,正以创新基因激活历史文脉。
目前,“博物馆奇妙游”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成为歙县文旅的重要IP之一,在旅游旺季该活动日均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年轻游客占比超六成。
县级博物馆正在成为重构“小城文旅新生态”的重要引擎,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实现“双向奔赴”。游客白天逛古城,晚上游博物馆。今年春节期间,歙县累计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39%,旅游总消费10.87亿元,同比增长21.59%。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馆长王卫东认为:“当文物走出展柜,与当代生活发生化学反应,文化传承便有了年轻的心跳。”日前,他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对话馆长】
记者:如何深度挖掘馆藏文物资源?
王卫东:县级博物馆就像历史拼图中的细节图,应该更多立足于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价值阐释,提升文化辨识度。
徽州历史博物馆在县级博物馆中拥有较为丰富的馆藏资源,近年来我们以“精品文物群”为核心抓手,对蓝釉爵杯、元代科举石刻这类重点特色文物进行“一物一策”的开发。
记者:展陈设计上有什么特色和考量?
王卫东:我们打破了传统博物馆方方正正的布局,以“行进式观展”重构展陈设计逻辑,将“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等五大主题展厅通过回环式动线串联。
游客穿行在徽州民居、祠堂、书院等复刻场景中,蓝釉爵杯陈列在静谧的时空窖藏,元代石刻融入徽派雕刻长廊……这种“移步换景”的设计,配合声光电技术,让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穿越千年徽州历史的亲历者。

图为游客在参与“博物馆奇妙游”活动。(受访者供图)
记者:如何创新徽文化传播方式?
王卫东:通过可看、可感、可互动的文化体验,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生产力,打破文化传播的叙事边界。
在徽州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故事和传奇,我们根据徽州历史上许国等著名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精心策划编写了不同主题的夜游剧本,创新打造“博物馆奇妙游”系列活动,将传统经典与馆藏文物相结合,通过现代演绎活化再现,还特别邀请古典音乐、传统舞蹈等专业演出人员,与游客扮演的角色共同完成情景演出。
比如围绕“初登第,得意回”石刻,游客可身穿汉服参与科举答题互动,答对者还能获得“进士及第”文创礼包。

图为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受访者供图)
记者:未来如何延续“出圈”势头?
王卫东:博物馆的IP化不仅依赖于它所展现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人们与博物馆建立情感连接、激发情感共鸣,让游客从参观者转变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我们搭建了徽文化“活态传承”平台,推出徽墨描金、鱼灯制作等体验工坊,在节假日定期上演非遗鱼灯、洪琴草龙表演;在博物馆内设置了专门的多媒体展示区,通过AR、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将徽州故事生动呈现给游客;定期邀请歙县徽文化研究专家、高校学者等为游客深度解读徽文化。
未来,我们将深化“博物馆+”模式,构建全域联动的文旅生态,形成“博物馆-古城-乡村”三级叙事网。
一方面深入挖掘传承活化馆藏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擦亮徽文化标识,打好文创牌;另一方面以博物馆“夜游热”反向赋能古城文旅,与同样“出圈”的徽州府衙实景剧《徽州府有喜》以及汪满田鱼灯、瞻淇鱼灯古村游等IP联动,在徽州古城全域内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吸引游客走进来、留下来,进一步打开地方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策划:刘江
记者:刘美子、何晓、周牧
统筹:孙闻、朱舜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安徽分社联合制作
相关推荐
-
当老厂房成为“新网红” 工业遗产焕新成为文旅“破圈”密码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随着一批老厂区改造项目的陆续落成,曾经废弃的矿山变成了人人向往的打卡地,曾经轰鸣的车间变身沉浸式博物馆,废弃的仓库蜕变为“精神粮仓”,这跨越了时空工业遗产的“重生计划”,让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厂房重新脉动了起来。江西上饶望仙乡的望仙谷曾经是个废弃矿山,当地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文旅”
实时讯息 07-28
-
转角遇见音乐会的幸福“小而美” 踏着《红色高跟鞋》的旋律轻声哼唱,跟着《苹果香》的节奏晃动身体,随着《夜空中最亮的星》的摇滚曲调挥舞荧光棒……夏夜,库尔勒市的路灯次第亮起,一场“小而美”的街角音乐会就这样升腾起烟火气,氤氲着融融和气。“这个好”“贴近群众”“百姓舞台”……这不是库尔勒第一次举办街角音乐会,但只要发布相关视频,就有网
实时讯息 07-28
-
突降暴雨,观光小火车秒变应急大巴车为游客撑起“温馨伞”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吴亮)7月21日晚,长沙骤降暴雨,橘子洲景区内的游客猝不及防。就在这时,原本穿梭于景区的观光小火车突然打开车门,摇身变为“应急接驳车”,邀请淋雨的游客免费登车避雨。“当时突降暴雨,步行游客众多,我们当即指令在园区内运行的小火车迅速开启‘避雨模
实时讯息 07-24
-
总投资3.26亿!泉州这一文化街区明年亮相 N海都全媒体记者 董加固 7月22日,记者来到安溪县湖头镇了解到,作为泉州市文旅经济重点在建项目,总投资3.26亿元、占地面积60公顷的湖头古镇文化街区正在建设中,该街区以海丝文化主题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商业街区为规划核心,正致力于构建“以李光地文化为核心、湖头美食为招牌”的闽南文化传承与特色消
实时讯息 07-23
-
当好太阳宫“小小讲解员”,讲好家门口的文化故事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_部门动态】近日,太阳宫乡情村史博物馆热闹非凡!太阳宫乡联合朝师附小太阳宫校区,举办了首场“太阳宫乡史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20余名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跟随馆内讲解员,看着一件件老物件、一幅幅旧照片,仿佛坐上了时光机,亲历了太阳宫乡的变迁,激发了他们对了解家乡历史产生了浓厚的
实时讯息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