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王”自救冲刺,金科拿到“司法重整通行证”

2025-04-02 20:15:00

曾经的房企巨头、号称“西南王”的金科地产,也是“房企重整第一股”,重整迎来重要进展。

3月31日晚间,金科股份(*ST金科000656)发布公告:《金科股份重整计划(草案)》获出资人组、有财产担保组、职工债权组、税款债权组、普通债权组表决通过,债权人同意金额的比例分别为99.80%、99.78%、97.62%、100%及78.7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金科股份重整计划》获表决通过。

这意味着,这家总负债超千亿的房企巨头,正式拿到“司法重整通行证”,成为中国首家进入重整执行阶段的全国化上市房企。

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公告还显示,子公司重庆金科——普通债权组因“金融机构内部流程未走完”暂未通过,债务人将与普通债权组债权人进行协商,将《重庆金科重整计划(草案)》表决时间延长至2025年5月10日18时。

主动提出破产重整

作为2024年以来A股唯一一家已经被法院受理重整的全国化上市房地产公司,金科股份自重整以来备受市场关注。

面对债务压力和巨额亏损,金科股份主动走向了破产重整。2024年4月22日晚,金科股份发布公告称,重庆五中院裁定受理金科股份的重整申请。至此,金科股份也成为近年来A股首家正式进入重整程序的大型上市房企。

金科股份发布的2023年三季报显示,其负债合计为227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50.6亿元。除此之外,金科股份还陷入巨额亏损,2022年净利亏损213.92亿元,同比下降694.13%,预计2023年净亏损为48亿-78亿元。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重整不同于破产清算,是市场化、法治化化解风险的有效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重整也不是一定会成功的,若重整失败,金科股份将存在被宣告破产的风险。

为什么不选择债务展期而要选择破产重整?有市场观点认为,金科是为了引战投。2023年6月底,金科股份曾与长城资管的全资子公司长城国富签订战略投资框架协议,后者有意作为重整投资人参与金科股份的预重整程序。

但也有观点认为金科股份选择重整而不是债务展期,可能是因为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需要更彻底的解决方案。重整通常是在企业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财务危机时的最后手段。与债务展期相比,重整可能会对企业的结构和运营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包括可能交出一定的管理权、股东发生重大变化、资产进行出售、业务做出调整、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动,等等。

“新金科”有望破茧重生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面临深度调整,房企破产成为了理论及实务界热议的话题,金科股份作为上市房企,其重整进展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报告,截至2024年上半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房企共95家,金科股份的重整方案为后续其他上市房企及大型房企的重整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

品器资管CEO李根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作为A股首家被法院正式裁定受理司法重整的全国化上市房地产公司,金科股份的重整对观察行业情况及同类企业风险化解路径具有借鉴意义,有望成为房地产风险化解的示范案例,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走出泥潭的重要里程碑。相比于其他出险房企,金科的业务结构比较清晰,资产和运营状况也相对干净,产品能力、团队架构、运营体系仍然具备一定竞争力。

另外,从行业角度来看,金科的重整不仅仅是它自己的事情,也关系到整个市场的信心。当前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调整阶段,在高杠杆、快周转的快速规模扩张模式难以为继之后,整个市场也都在思考这个10万亿级的行业究竟要去向何方,希望通过金科的重整成功,使其转型成为聚焦强盈利能力和高投资回报的不动产综合运营商,为后开发时代的房地产企业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据了解,金科先后引进上海品器联合体、川发证券投资基金、中国长城资产三家产业投资人,形成了“优质资本+地方国企+央企AMC”的联合背景。

和财务投资人不同,产业投资人除了提供资金,更重要的是提供业务资源。重整后金科的转型方向包括:梳理长城资产在重庆区域的存量项目,寻求代建代管合作机会,共同探索房地产新形势下“不良资产+”的风险化解方案;与川发证券投资基金合作,通过股权投资、项目合作、金融市场与资本运作、产业协同与创新发展等方式,实现与金科地产集团的业务协同。

借力重整,金科股份有望重新审视和调整业务结构、运营模式,从根本上改善经营发展质量。公告显示,投资完成后,上海品器联合体将积极参与并支持金科股份的经营管理,发挥其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推动公司转型为聚焦强盈利能力和高投资回报的不动产服务机构。

公告披露显示,重整后的金科股份主要业务将布局“投资管理、开发服务、运营管理、特殊资产”四大板块,通过投资经营特殊资产、运营开发中高端住宅、做精做强不动产服务、创新发展产业机会,实施“汰旧、取新、强链补链”路径转型,在彻底改善公司业务结构和经营业绩的前提下,寻找新的增长路径,持续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成长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上市公司。

南方+记者 周中雨

【作者】 周中雨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