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媒:中国引领世界通往更加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南非《独立报》近日刊发评论文章《金砖+系列:中国的绿色能源计划迈向全球可再生能源变革》,文章细数中国能源转型成就,高度赞许中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中国作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领导者,正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带领世界各国走向更加绿色的未来。

南非《独立报》文章截图
文章指出,在全球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进程中,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先行者脱颖而出。在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大力发展能源基础设施,成为全球清洁能源部署方面的领导者,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的宏伟规划与战略改革正引领世界通往更加绿色、可持续未来的变革之路。
文章分析中国能源转型发展路径,指出中国很早就将太阳能、风能等纳入发展议程,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中国抓住清洁能源发展机遇,为减少污染和碳排放迈出关键一步,成为绿色科技领域全球领导者。2023年,中国的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风电装机容量以及储能容量都大幅增长,强大的增长态势不仅巩固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大幅降低了全球太阳能和风能技术的成本。
文章表示,中国不仅在国内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更有力推进全球合作。2023年中美两国发表的《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提出,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彰显了中国在制定目标和推动国际气候行动方面的领导力。据预测,中国将提前五年,于2025年实现2030年清洁能源目标,成为履行《巴黎协定》全球可再生能源目标的重要里程碑。中国还在清洁能源供应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各制造阶段占有超过80%的份额,且是风力涡轮机、电池和电动汽车的主要制造国,是全球绿色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1月10日,在湖北宜昌拍摄的三峡大坝和三峡电站外送输电线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郑家裕 摄
文章提到,中国不断推进绿色领域科技创新。中国将绿色创新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构建了一个可再生能源生态系统,降本增效,不仅确保了中国国内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也让全球更多国家能够加速迈向可持续发展。中国还因地制宜推进创新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及位于沙漠、戈壁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展示了中国在扩大可再生能源覆盖范围方面的能力。
文章最后强调,中国的绿色能源转型对于全球能源格局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成功经验对全球各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其在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及破解复杂挑战方面的能力,展示了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可行性。作为全球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中国不仅在保障自身能源安全,也为推动迈向更绿色、更具韧性的世界铺平了道路。
声明:本稿图片经新华社授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
西南财经大学双碳数据开发及能源安全团队发布2013-2021县域二氧化碳月度排放数据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小新)近日,西南财经大学双碳数据开发及能源安全团队在《自然》(Nature)旗下期刊《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发布了2013-2021中国县域二氧化碳月度排放数据。2020年团队首次在《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发布了中国2735个区县
实时讯息 07-15
-
温网后网坛世界排名有变,郑钦文暂时稳住第6位 北京时间7月14日凌晨,备受瞩目的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正式落幕。随后,ATP和WTA的单打最新排名也先后出炉。经过在温网刺激的2周,男网女网的世界排名都有了不小的变化。郑钦文(新华社资料图)【女网】斯瓦泰克回归Top3,郑钦文稳住第6位女子网坛,排名第一的萨巴伦卡依旧断崖式领先。在前十名当中,最明显的
实时讯息 07-15
-
内蒙古企业在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斩获大单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在7月12日至14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内蒙古参展粮油企业与区内外企业初步达成粮油意向性协议300多万吨,其中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赤峰蒙天粮油有限公司、通辽市通兴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现场签订协议7亿多元。 大会上,产自
实时讯息 07-15
-
相约人文与科技之城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杭州日”来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泠瑶 张昉宇百年前,日本文坛巨匠芥川龙之介在西湖边写下“此刻我心中的确满溢了西湖情绪”;跨越时空,这抹“西湖情绪”被传递到日本大阪,在世博园掀起了“杭州热潮”。7月13日,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杭州AI,让世界更精彩”“杭州日”开幕式在滨水梦洲世博园举行。从科创展示到
实时讯息 07-13
-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行动计划清单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行动计划清单1.未来5年,根据发展中国家实际需要,实施50个文化、文明领域发展合作项目。2.未来5年,面向发展中国家举办200期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专题研修研讨项目。3.通过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文化、文明领域发展合作。4.成立“全球文明研究院”。5.设立文明交流互鉴基金。
实时讯息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