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档“五一” 《独一无二》导演王沐:电影的不可替代性,在于“慢下来的勇气”
每经记者:毕媛媛 每经编辑:张海妮
“五一”假期的热闹散落在方方面面:商场里的奶茶店前排起长龙,年轻人举着冰淇淋穿梭在文创市集,景区入口的电子屏闪烁着“今日预约已满”的提示⋯⋯
“五一”档电影市场,竞争态势也可谓剑拔弩张。据灯塔专业版,截至5月2日11时14分,2025年五一档(5月1日—5月5日)票房(含预售)达到2.73亿元,《水饺皇后》《猎金·游戏》《雷霆特攻队》暂列档期票房榜前三名。
原本,今年“五一”档有13部影片计划上映,比去年同期多出4部,然而临近上映,撤改档消息接连传来。先是《熊孩子·探险熊兵》《黑暗迷踪》撤档,紧接着4月29日,青春家庭电影《独一无二》宣布改档。
在4月29日《独一无二》的北京首映礼上,导演王沐现场宣布影片改档至5月17日正式上映,五一期间超前点映仍会持续。王沐表示:“好戏不怕晚,希望电影像片中角色喻延一样,走向更远的远方。”

王沐 图片来源:片方提供
这位1987年出生的青年导演眼里总闪烁着与年龄相符的赤诚与锋芒。其实在电影上映前,非科班出身、仅执导过两部电影的王沐,就已凭借《温柔壳》在平遥电影展崭露头角。此次,他带着改编自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的新作《独一无二》,一头扎进听障家庭的烟火日常,以38岁的创作黄金期展现华语电影的年轻力。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王沐自始至终都带着谦逊与真诚,分享创作时的田野调查经历,畅谈电影里的家庭羁绊,也毫不避讳地分享了其对行业现状的冷峻观察。他坦言,自己只是想讲述一个“关于爱与理解”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核心,就藏在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日常生活之中。
用一年时间调研,听障群体也有欢笑与渴望
《独一无二》由王沐编剧、执导,演员包括张婧仪、陈明昊、蒋勤勤、辛云来、白客、章宇、欧阳娜娜、陈昊森等。

图片来源:片方提供
谈及改编《贝利叶一家》的初衷,王沐坦言,原作中的家庭构成——一个听障家庭中唯一听力正常的女孩对音乐的追求,天然具备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他不想做简单的“移植手术”,而是花了一年时间调研聋人群体的真实生活,试图让故事扎根中国土壤。
“原作中音乐是冲突的显性表达,但我们发现,中国聋人并非完全与音乐绝缘。”王沐提到,通过观察聋人在KTV用低频振动感受音乐、在蹦迪中触摸节奏的场景,他决定改写女主角喻延的梦想轨迹:“她不再执着于成为专业歌手,而是想创作一首让父母、哥哥能‘感受’的音乐。用电子乐的低频振动,让家人在现场通过身体触摸到她的热爱。”
为了让角色更立体,王沐带着团队走访了数十个聋人家庭。在宋庄的米娜餐厅,他目睹聋人服务员用手语流畅交流,观察他们工作时的专注与热情;在长沙的街头,一场偶然的肠胃炎让他走进聋人夫妻的鸡蛋仔小店,听他们用手语讲述养育聋人孩子的日常。最难忘的场景发生在KTV:“一个聋人家庭把音量开到最大,妈妈跟着节奏跳舞,那种用肢体拥抱音乐的生命力,让我突然明白,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我们并无不同。”
这些细节被一一揉进剧本。电影中,喻延一家经营的小餐馆、父母用手语争吵时的“激烈却无声”,这些都是现实的投射。王沐表示:“我们不想把聋人群体塑造成‘特殊符号’,他们就是生活里的普通人,有欢笑、有烦恼,也有对自由的渴望。”
“家、爱和自由”:当听障家庭成为一面镜子
如果用三个字词概括《独一无二》的核心价值,王沐选择了“家、爱和自由”。他特意在电影左下方设计了手语标识:“当观众看到‘家’的手势时,或许会意识到,我们对‘家庭’的理解,其实可以超越听力的界限。”
在他看来,家是羁绊,也是港湾。喻延的困境并非听障家庭独有:“每个孩子都曾想挣脱家庭的束缚,每个父母都曾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孩子,这种代际间的张力,在很多家庭中都非常普遍。”
而“爱”的终极形态,是学会放手。父母接受孩子的不同,孩子理解父母的局限。至于“自由”,王沐有更深刻的解读:“不是逃离家庭,而是拥有‘来去自由’的勇气。就像喻延,她最终明白,自由不是斩断羁绊,而是让家人在她的世界里找到一席之地。”

图片来源:片方提供
电影上映前,有人担心听障家庭的故事离普通观众太远。王沐却认为,“人的成见是座大山,但只要你愿意抬头看”。他提到调研时的发现:“聋人用手语交流时,眼神始终专注,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视觉捕捉全部信息。这种‘直视’,反而让沟通更纯粹。没有言外之意,坦诚相对。”
这种“直视”被转化到电影中。片中大量使用特写镜头拍摄手语:母亲打手语时微微颤抖的指尖,父亲沉默时会比出“我爱你”的笨拙手势⋯⋯
和女主角喻延一样,王沐的创作之路也充满了“打破偏见”的勇气。他并非科班出身,十几年前拎着箱子到北京,从媒体记者转行写剧本,直到偶然发现自己“能用影像表达”。
电影中喻延反问老师:“是不是只有从小学音乐的人才能考音乐学院?”这其实也是王沐个人的映照,没人规定非科班不能拍电影,就像没人规定聋人不能热爱音乐,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勇气迈出那一步。
在两小时里沉浸于另一个人生,是短视频无法给予的
一种“笨拙的真诚”,贯穿在王沐的创作中。
《独一无二》是他首部尝试商业类型片的作品,在保持现实质感的同时,加入了更紧凑的叙事节奏和音乐元素。
“我不想被标签限制,也不想让题材限制观众。现实题材可以很动人,也可以很好看。”谈及今年五一档的票房焦虑,王沐显得冷静:“更重要的是想想如何让观众愿意走进影院。”王沐认为,短视频时代的“快节奏刺激”确实冲击了电影市场,但电影的不可替代性,在于“慢下来的勇气”。“你可以在两小时里沉浸于另一个人生,感受真实的情感流动,这种体验是刷短视频无法给予的。”
王沐反感将电影创作数据化:“当我们总想着‘破圈’‘爆款’,反而会失去真诚。《独一无二》没有炫酷的特效,没有炸裂的冲突,只有一个个真实的人在说真实的故事。我相信,只要故事够动人,观众会愿意停下脚步。”
作为聚焦社会议题的导演,王沐对现实题材的未来有信心:“现实题材是中国文艺的根源,我们有太多值得讲述的故事。”他提到调研时接触的劳动人民:“现在银幕上劳动人民的形象太少了,他们的生活、挣扎与希望,本身就是最好的剧本。”
在他看来,现实题材的破圈,不在于刻意迎合热点,而在于“找到人类共通的情感”。就像《独一无二》,表面讲聋人家庭,内核却是关于“理解与接纳”:“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能在电影里看到自己与家庭的影子。这种共鸣,不分听障与健听,不分城市与乡村。”
当被问及AI(人工智能)对传统叙事的冲击,王沐认为,技术永远替代不了人的判断,“技术只是工具,电影的核心永远是‘人’。是人拍给人看的故事。只要我们保持对人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就不怕被技术取代”。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推荐
-
“放娃图书馆”:小空间折射公共服务大温度 王颖暑假期间,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成为许多双职工家庭“甜蜜的烦恼”。近日,图书馆出现的“放娃”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图书馆“放娃”并非指家长将孩子“一放了之”,而是指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以其安全、宁静、书香馥郁的环境,成为了孩子们假期充电、家长安心托付的理想去处。这看似寻常的景象,实则折射出公共服务的精细化与
实时讯息 08-26
-
怀化:百组青少年家庭共绘绿色未来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8月14日至15日,怀化市水利局、团市委、怀化市志愿者协会、同心公益、市河小青行动中心及鹤城区微爱青少年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全国生态日系列宣传活动。活动通过科普教育、创意实践、环保行动等形式,组织近百组青少年家庭参与,有效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引导社会公众践行绿色低碳发展路径。8月14
实时讯息 08-16
-
100%中奖?台男子用手电照奖券 抽走20只兔子 7月28日消息,台湾省一名男子在超市用手机电筒照抽奖券,确认有大奖才出手买下。他利用这种中签率100%的作弊方式横扫10间超市,每次只用700新台币(约170元人民币)购买2张抽签券,就抱走20只兔子布偶大奖。据悉,这款兔子玩偶的市价已突破1000新台币(约240元人民币)。律师称,改男子涉嫌欺诈必
实时讯息 07-28
-
7月25日(星期五)CCTV11节目预告 上午(00:00 - 12:00)00:44典藏-2025-104回看往期视频01:15再见回看06:06CCTV空中剧院-2025-92地方戏版 好戏连连看 汉剧《夫人城》选场回看往期视频07:18角儿来了-2025-33戏影奇缘(一)回看往期视频08:33典藏-2025-104回看往期视频09:
实时讯息 07-25
-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11项主要指标将如期实现 7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经初步评估,“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11项主要指标将如期实现。收入和就业方面,残疾人家庭年纯收入持续增加,2020—2023年年均增速为6.9%,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接受职业培训残疾人217
实时讯息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