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17岁换肾少女将重返校园,菜农母亲曾获评“合肥好人”

2025-08-21 18:10:00

大皖新闻讯 再过半个月,合肥新站姑娘小花(化名)将重新背起书包,回到阔别4年多的校园,开启一段“特别期待”的学习生活。

命运多舛的小花今年刚满17岁,她一出生便失去了光明,自小在合肥特殊教育学校上学。然而初二那年,13岁的小花不幸被诊断为尿毒症,自那时起离开校园,开始了漫长的求医、透析、换肾、康复之路。随着身体逐渐恢复,小花“想上学”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今年秋天,她将圆梦。

钱大姐“不爱钱”

“菜农钱大姐拾金不昧”的暖心事被很多人熟知。

2022年6月,钱叶明带着女儿小花去医院路上,途经新站高新区扶疏路与龙门岭路交口时,意外发现路边的一个钱包,钱叶明想也没想就打了报警电话。七里塘派出所民警孙福鹏赶到现场,发现钱包内装有大量现金,有八千多元人民币、两千多欧元及一些其他外币,折算下来近3万元人民币。

事后,孙福鹏辗转联系上了失主李先生,钱包物归原主。李先生当面感谢钱大姐时,才意外得知小花正在医院做肾透析,钱大姐一家生活很拮据,没有固定工作,全靠种菜、卖菜糊口。钱大姐还婉拒了感谢费,只收下了一面“拾金不昧 善良人家”的锦旗,“她比任何人都需要钱,但她都没有拿。”李先生感触很深。

民警孙福鹏也被钱大姐的品德所感动,他试着联系相关慈善机构和基金会。最终,安徽华夏产业创新发展基金会批准了这一特殊的资助申请,在病房里捐助2万元,暂时解决了钱大姐一家燃眉之急。

得知钱大姐的农产品滞销在家,爱心人士上门一次性买下;社区和新站公安分局定期上门帮扶;那一年,拾金不昧的菜农钱大姐还被评为“合肥好人”……她帮他,他帮她,他们帮她,一次拾金不昧的义举,引发一场爱心连锁效应。

失明女儿换肾成功获新生

2023年,命运终于眷顾了这个家庭。那年2月,尿毒症晚期的小花在医院登记了肾源信息。3个月后,医院便传来喜讯,表示有肾源匹配上了,需要尽快入院手术。近20万的手术费用,是钱大姐一家人四处找亲戚凑来的。

半个多月后,换肾成功的小花出院回家。“手术很成功,各项指标都比较稳定。”钱叶明说,女儿还需要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但她已经非常知足。

钱叶明心里清楚,这要命的尿毒症让小花受尽多年折磨。生病那段时间,小花需要大把大把地吃药,两箱药还不够吃一个月,客厅里是一箱箱高高摞起的腹膜透析液。

除了隔三岔五要去医院透析外,小花还要用居家自动化腹膜透析方案维持生命,从下午四点到次日早上六点,一次透析就要经历10个小时。小花有时候实在撑不住,就“哼哼”几声,夜不能寐。钱叶明全身心扑在照顾女儿上,不敢有丝毫松懈,家中全靠丈夫陆爱中务农维持。手术成功后,家中还有四五十箱没用完的透析液和药品,善良的钱大姐捐给了同病房的病友。

时隔4年重返校园

一切都在向好发展。术后休养2年的小花,每个月都去医院检查,情况一直比较稳定。

“我想上学。”离开校园多年的小花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让父母很是意外。如果没有这场大病,小花今年或许能走进高考考场。“我们做父母的,都想不到她那么坚强。”为了小花的愿望,钱叶明找到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聪慧的小花顺利通过了面试,因为双目先天性失明,她选择了推拿按摩方向,今年9月8日,她将正式入学报到。

“现在比以前好太多了,虽然苦点,但是小孩没有病痛折磨。”钱大姐说,相比前几年,如今田地不那么景气,丈夫陆爱中选择了去当保安,不忙的时候再去种点菜。令人欣慰的是,勤工俭学的大女儿也已大学毕业,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她选择在离家不远的社居委工作,这样方便帮衬家人。

傍晚时分,在钱大姐的陪同下,小花也会走出家门,牵着手在周边散散步。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耳边是嘈杂的叫卖声,这个时候,母亲就是她的眼。现在的小花更加乐观开朗,借助手机提示声,小花学会了购物、点外卖、发信息。对别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于她却是珍贵无比。

在家的日子里,小花还会用手指“阅读”盲文书籍,在手机里下载有声读物,反复听经典名著和小说,有时还会弹奏一会琵琶。“虽然看不见,但是我能听到父母回家时发出疲惫的声音,为了我,他们非常辛苦。”小花说,走出家门、重回校园会接触到很多人和事,她非常期待校园生活。

这是一个充满“故事感”的家庭。对未来,这个家庭早已没有“拾金不昧”的光环笼罩,“合肥好人”的荣誉也很少被提起,那面锦旗也被钱大姐收了起来。家庭生活逐渐归于平淡,但背负还债压力的钱叶明夫妇还是保持乐观,坚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现状,“陪着子女们长大,希望她们有一技之长回报社会,最重要的是要健康地活下去。”

大皖新闻记者 龚润泽 通讯员 张敏

编辑 陶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