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是指几岁的年纪(各年龄段称谓的含意是什么?)
古代对各个年龄段的称谓,可不止有“豆蔻年华”、“耄耋之年”这些词。可以说人生百年,从呱呱坠地到白发搔更短,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说法。
虽然时至今日有些词已经很少用了,但了解了解还是很有好处的。什么好处呢?比如你孩子出生或老人做寿,要写个请帖给亲戚朋友发一发,如果只是网上搜一搜就把人家现成的文案拿来,那着实没有什么乐趣。但如果你能用上这些词,那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

废话不多说,咱们今天先按照时间顺序捋一下这些称谓,然后挑一些比较常用的来着重看几遍就可以了。或者您也可以把这篇文章收藏,等用的时候来看。毕竟知识这个东西,也是闲了制忙了用的嘛。
1.汤饼:出生三天。
明末有个叫程登吉的人写了一本儿童启蒙读物叫《幼学琼林》,其中有一个词叫“汤饼之喜”。指的就是新生儿诞生三天的时候,家人会邀请亲朋好友在家里吃点汤饼庆祝。
有点像现在大家给孩子办满月酒这种活动。现在有的时候孩子办满月酒,有些地方也称之为“汤饼之喜”。
2.初度:指的是周岁。
屈原的《离骚》一书中,关于他名字的来由,有这么两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说的就是屈原的父亲见他的生辰不凡,仔细琢磨了很久,终于给他想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
按照《离骚》中的这一句,初度应该指的是屈原刚出生的时候,而不是周岁。
的确,初度原本指的是生日之时,后来也借指孩子满周岁。
3.生小:幼年时期。
著名的古典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中曾有这样一句:“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这句话出自女主角刘兰芝的一段自序,她说自己未出嫁之时,幼年就一直生活在乡间。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也曾有过“生小下俚住,不曾州县门”的诗句,意思就如同现在人说:“我小时候家在农村,没去过大地方。”

4.总角:从幼年到“成年”之间的这段时间。
《诗经》上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说法。
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少男少女时期。
古代的成人礼,男孩叫“加冠礼”,根据《礼记》的说法,大约是二十岁左右。而女孩的叫“及笄之礼”,大概十五六岁左右。
一旦加冠和及笄,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婚配择偶了。
而未加冠和未及笄的时候,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大都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在脑袋上,如同顶着两个犄角。

5.垂髫:童年。
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中曾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值得就是童年时期的孩子。童年时期当然不带冠,所以也有头发垂下来的。
同一个年龄段可能会出现多种称谓。在童年时期,还有种说法叫始龀,指的是孩子换牙时期,差不多也就是七八岁的时候。
6.教数:九岁上下。
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出处说明。不过有个比较常见的说法叫“教数之年”,猜测是不是古代很多时候,这个年纪的孩子就可以在父母或老师的指导下学一些东西了。
7.外傅:十岁。
《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处,古代的孩子10岁的时候就要外出就学了。“外傅”其实指的就是师傅。
不过这种外傅之年可不是走读,基本上属于“住校生”了。
当然,学校也可能不是正儿八经的学堂,而是直接就跟随一个师傅去学习了。
8.舞勺、豆蔻:
舞勺之年:男孩十三岁。
豆蔻年华:女孩十三到十四岁。
古代有“文舞”,乃是用于宫廷和祭祀的,用舞乐的形式歌颂君王。

十三岁的孩童一般就开始学乐诵诗和舞勺。
很多人以为豆蔻年华指的是十六七岁,但其实是指十三四岁的年纪。杜牧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写的正是十三四岁的少女。
9.束发:男孩十五岁。
束发就是把头发扎成髻。通常十五岁开始为男孩的束发之年。到了束发之年就可以去高一级的学府读书了。

10.及笄:女孩十五岁。
《礼记·内则》中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及笄可以理解为插簪子。十五岁的少女插上簪子,袅袅婷婷的样子就更加惹人爱了。到了这个年纪,也就可以谈婚论嫁了。

11.舞象:男孩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
“舞象”乃是古武舞的名字。到了这个年纪,男孩基本就可以上阵杀敌了。
12.待年:女子成年待嫁。
这个词又叫做“待字”,所以我们现在说依然说女孩到了出嫁的年龄但还没有定下婚事叫待字闺中。按照及笄的岁数,十五岁及笄就可以出嫁了,那么待年肯定就是十五岁往上了。至于待到什么时候,就得看具体情况了。
13.弱冠:男子20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弱冠也算是古代男子的成人礼。从前束发即可,但过了20岁就可以带冠了。一般带冠以后就可以娶妻了,当然古代20岁之前娶妻生子的人也很多。
比如我们都很喜欢的宋代大才子苏轼,不到二十岁就和原配夫人王弗结为夫妻,此后上京赶考。
14.而立:指30岁。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这个词儿如今我们依然在使用。过去指的是人到了三十岁前后,就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现代人的衡量指标比较简单,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有所成就。
15.不惑:指40岁。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人二十岁的时候天真,三十岁的时候成熟,四十岁的时候已经有了不少人生阅历,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力。这个时候遇事就不再慌里慌张,而是泰然处之。纵然世间有再多的新鲜诱惑,有时候也很难让一个年过四十的人乱了阵脚。
很多时候,一提四十岁就感觉这个人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郭德纲的相声里也调侃“四十岁就不让霍霍了”。其实不然,四十岁的人精神充沛,还是很具有学习力和竞争力的。

16.艾:指50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50岁的人大多已经白头,当然白的程度因人而异。形容白发苍苍如艾,也叫艾服之年。
不过这一条放在现在有点不适用,毕竟染发剂和假发几乎随处可以买到。50岁依旧可以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除此以外,50岁按照《论语》,还有一种说法叫“知天命”,就是这名字有点长。
17.花甲:60岁。
也叫耳顺之年。
这里的“花甲”可不是因为头发斑驳。而是过去用天干地支纪年。60年刚好一个甲子,也叫花甲。“花”字形容的是天干地支互相配合的参差感。
18.古稀:指70岁。
杜甫的诗句里写过“人生七十古来稀”。估计在那个时候,70岁已经算是长寿,很多人没到这个岁数就已经与世长辞了。因此70的就十分稀少。诗圣才有了如此感悟。
19.皓首:泛指老年人。
也有个说法叫“白首”。
20.耄耋(mào dié):指八九十岁。
也直接用来形容年纪很大的人,但对着一个70多岁的老人说耄耋就有点违和,都得80岁以上才用得上这个词儿。

21.黄发:指长寿老人。
《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
按照古人的说法,长寿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头发就开始由白转黄,因此“黄发”指的是长寿的老人。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也曾经写“黄发垂髫”,指的就是长寿的老人和小童。
22.鲐背:也指长寿老人。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鲐是一种海鱼,背部是青色的,肚皮是白色的。但是它身上有一些深蓝色波浪状的条纹。
而人老了会生长老人斑,鲐背指的是老人身上的老年斑如同鲐鱼身上的条纹。也有种说法,说90岁以上才能叫“鲐背之年”。

23.期颐:指百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期表示期待,颐表示供养。这个意思是说百岁以上的老人,基本生活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和供养了。
以上便是关于各个年龄段的古语称谓,不过这只是一部分比较常用的,并不是全部。同一个年龄段有时候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
这么多成为如果全部记住估计脑袋要大了。除了我们平常经常见的三十而立哪一类的,下面这几个估计就够用了。
花甲、古稀、耄耋。
这种比较有文化的词,一般用在年纪大的人身上,既避免了一下子把人年纪给报出来的尴尬,又会让对方觉得你很有涵养。
相关推荐
-
宋轻语傅晏全章节_心上宠:完整文本小说阅读 《心上宠:完整文本》内跌宕起伏的故事,就看小说《心上宠:完整文本》,这里有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我的懵懂青春,主角为宋轻语傅晏小说精选:醒来时已经是后半夜,傅晏还没有回来。她强撑着终于站起来,脚踝已经肿的像萝卜,胡乱找药给自己擦了下。她看着自己浑身是伤的身体,眼神平淡如死水。翌日下午,傅晏才终于回家。两
小说推荐 04-22
-
阮雾梨闻砚辞谢昀川:结局+番外免费全文阅读 阮雾梨章节阅读 会所灯光迷离,阮雾梨仰头灌下第三杯威士忌。酒精灼烧着喉咙,却浇不灭心头那股郁气。舞池中央,她踩着细高跟热舞,红裙翻飞间,余光瞥见闻砚辞站在卡座旁。明明该是她的保镖,此刻却寸步不离地守着阮见微。阮见微不知说了什么,凑近时嘴唇几乎擦过闻砚辞的耳垂,那个面对她时永远冷若冰霜的男人,耳尖竟泛起薄红。阮雾梨
小说推荐 04-22
-
病弱夫君要休妻:必读文(沈岁禾陆修尘)最新章节_病弱夫君要休妻:必读文全文阅读 主角是沈岁禾陆修尘的《病弱夫君要休妻:必读文》,是作者“沈岁禾”的作品,主要讲述了:陆修尘掀眸看她:“我想见宁心,有无数方法。”宁心,沈宁心,她姐姐的名字。从他口中念出来,那么缱绻缠绵。沈岁禾强忍着心中的酸涩和痛苦,挤出抹笑。“你是可以。但我姐姐的名声呢?你也不在意吗?”陆修尘充满病色......
小说推荐 04-22
-
人各殊途今非昨异常火爆(简知意许妄安)已完结,人各殊途今非昨异常火爆已完结 推荐精彩《人各殊途今非昨异常火爆》本文讲述了简知意许妄安的爱情故事,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给各位推荐内容节选: 许妄安西装笔挺,臂弯里还挂着白芊芊的手,笑得一脸玩味:“一个人来?连个男伴都没有?”白芊芊掩唇轻笑,柔声道:“是呀,姐姐一个人来拍卖会,好可怜啊。”她嘴上嘲讽,眼睛里面更满是嫉妒。简知意连眼
小说推荐 04-22
-
专访劳伦斯奖获奖者蒋裕燕:永远不给自己设限 21日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2025劳伦斯奖颁奖典礼上,曾在巴黎残奥会游泳项目中夺得7枚金牌的中国游泳运动员蒋裕燕荣获年度最佳残疾人运动员奖。获奖后,蒋裕燕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视频:张宇恒、谢宇智
实时讯息 04-22